心中的瑕疵,是掃了七年街的環衛工阿姨都難掃盡的污垢,那是人們隨手丟棄的垃圾穢物,而是由歧視,看輕,鄙夷構成的傷害。
這瑕疵用什么利器也掃不盡,因為它們進不了心,但尊重,尊重可以掃盡這心中的瑕疵。
尊重他人可以掃盡瑕疵,不尊重他人反會更加添亂。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他的居室儼然成為捷克的一道風景線。因為他尊重他人的優良品質舉世聞名,只要你前去拜訪他,他必定認真客氣的接待,從不因為來客是平凡人而對此人不尊重,只會建議對方在自己家中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思考或困惑,不論是怎樣的人或事,昆德拉都會以尊重的態度,認真理性的對待。就是這樣的米蘭.昆德拉,博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他從不在別人心中留下瑕疵,所以他成為當今文壇最受歡迎的文學家之一。
與之相反,唐朝宰相李揆便是個不尊重他人的人。在他還處于盛期時,一名叫元載的窮書生被侍中引薦。但李揆并不尊重云載,而是傲慢地說:“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边@話給當時的元載心中留下了深入骨髓的瑕疵。而歷史的結局是,元載日后成了宰相,李揆不斷貶官,最終被流放,客死他鄉。
米蘭.昆德拉和李揆以兩種不同的待人態度,造就了兩種不同的結局,尊重可掃盡心中的瑕疵,既是自己的瑕疵,也是他人的瑕疵。
圖靈因為不被人尊重而選擇結束生命,使科學界損失一顆耀眼明星;英國喜劇演員弗蘭克剛踏入演藝界時不被人尊重,內心苦悶無比,而之后被人賞識,被人尊重,他的心也愈發明亮,事業也愈發成功。
尊重可以掃盡心中的瑕疵,這瑕疵是可怖的,它會帶來不幸,恐懼甚至死亡,但只要尊重掃盡了它,生活又會重新明亮。
尊重他人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現如今,卻有諸如“山東12名環衛工人被打到骨折”,“賣菜老農被時尚青年打罵”等負面新聞不斷傳出,這實在是可怕,給人心中留下太多瑕疵。在這種時候,更體現尊重的重要性來,我們尊重他人,掃盡心中瑕疵,讓社會變的美好,和諧。
尊重,可以掃盡心中瑕疵,可以讓人充滿希望,可以讓社會更加和諧。(汪洋)
稿件錄入:連鎮項目部 責任編輯:汪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