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我有一個看起來還湊合的諾基亞手機,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還頗有一點沾沾自喜。因為這是芬蘭的牌子,而非美國或日本的。芬蘭乃我邦交友國,與我友善,國際形象也是溫厚和平,用這種手機似乎可以理解為一種愛國行為。不過,考慮到芬蘭的鄰居又把和平獎以一種奇特的理由頒了出去,我的想法可能要再商榷一下。
雖然有這么個手機,但我卻不大喜歡用它。原因是,一開機我就會每隔十分鐘望上一眼,有時還要在上面按上一陣。雖說知道我號碼的朋友都是認真學習的好孩子,絕不會閑來無事發短信閑扯,但我還是仿佛得了某種強迫癥一樣不時地想:會不會有短信呢?要消除這種磁力,其實也很簡單,按下電源鍵,一切就都消失了,黑漆漆的屏幕可以隔斷所有思緒。
有人說,90后的一大特征,就是不論和多少人在一起,手機都會掛著QQ,人手一機,各玩各的。我也經??匆娙巳褐杏腥朔路鹩心撤N特異功能:眼睛粘在屏幕上,腳下健步如飛,卻不會撞上任何路障。手機,正在成為我們的一種新器官。這固然是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可卻并不令人覺得喜悅。
那塊方寸大小的屏幕后面,究竟有些什么?能把你從鮮活的、存在于身邊的現實中拉走,進到一個純粹由字符構成的世界里?手機上那一個個QQ號碼后面又是誰?那十幾個字的純文字信息,難道比身邊朋友真切的身影更有吸引力?
每當看見眼睛盯著手機,漫不經心走著的人;或是雖然跟身邊的朋友聊著天,手指卻還在手機上按來按去的人,我都很想去告訴他:這里才是你所生活著的世界!沒看見你朋友眼里因為被忽視而產生的焦躁嗎?身邊的風景,難道不比竭力模仿卻還是無法達到真實的像素點更美麗嗎?
說到底,我們還是太浮躁、太怕孤單了,怕自己被這個飛速變化的世界所忘記。每一個屏幕后面,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啊。我們不停地看資訊、玩游戲、發短信,是因為有些話無法對身邊的人說,也是因為我們無法靜下心來審視自己,好好地對自己問些什么、答些什么。也許,我們只是為了找到一種在人群中的感覺,只是為了逃離這個無聊的現實。城市很大,人口很多,我們卻很孤獨,我們想要證實自己還活在人群中間,還有能夠傾聽我們聲音的人。那些玩著手機的學生,是因為對功課厭倦;那些玩著手機的成年人,是因為對生活厭倦。手機,仿佛能夠引領我們的心靈通向另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但是,那里終究不是現實,逃避是不可能維持終生的。我們要學會自己啃噬自己的孤獨,自己撫平自己的厭倦,而不是用手機來轉移自己的注意。我們要學會告訴自己:不管怎樣,這里才是我真實的人生,是我要認真度過的。真實的世界,永遠比屏幕后面的要美麗。
所以,盡管我也經常覺得厭倦、孤單,我還是不想開機。(汪洋)
稿件錄入:連鎮項目部 責任編輯:汪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