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是指在一定場所和制度上,衍生出的秩序,將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一致、重復使用的規則。標準化在建立一定技術標準的過程中有著重要意義,在對服務、生產、技術的適用性和組織現代化生產中有著促進秩序建設的。
人類文明在發展過程中,對于社會秩序的建設、勞動生產的行為方式、人文精神建設都趨于一種規范,這種規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具有高等意識形態的“社會”產生。在當今這個彩色的社會,標準似乎是一個紐帶,帶動著這一切和諧的生長。舉個例子來說吧,縱觀整個人類制度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作為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社會形態一般是按照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依次更替,與此相應的每種社會制度的確立與發展都標志著新的社會的進步。社會制度從人治不斷走向法制,這就是走向標準化。
現在國家和社會的生產支柱就是這“五顏六色”的企業,作為一個個現代社會中經濟、文化等等各類人文建設的支撐,在它們的發展過程中,都在制定著屬于自己的標準,讓各類程序的運轉都有著流水線式的規范。通俗來講,企業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將生產,技術,營銷等各項工作制定要求,讓每項工作都合理的銜接起來,讓時間和生產配合起來,讓生產和技術配合起來,讓技術和營銷融合起來,標準化就是這些規范的制定、實施、管理的一種有組織的活動。通過實施標準化,能夠把生產過程中各個要素和環節組織起來,讓生產活動達到一種規范、科學、程序化,企業的標準化在企業發展和實現質的飛躍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深遠意義。
而在每個具有強大生產力和感染力企業或者說產業中,生產中的安全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將安全生產標準化、生產行為標準化是促進生產的動力,所謂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識,創造人的安全環境,規范人的安全行為,從而減少事故的發生,在國家安全生產法中提到:“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彼园踩婕暗暮軓V,既涉及到人的思想,又涉及到人的行為,還涉及到人所從事的環境。所管理的機械設備、物體材料等方面的內容。伴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在滿足生存所必須的物質需求后,對于安全的需求開始取代生理需求成為人類發展主要激勵因素。所以說對于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是勢在必行的趨勢,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會左右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在這種“無規矩不成方圓”社會環境下,對于標準化建設愈加的渴求,為適應這種社會發展趨勢的需求,無論是生產、經營都需要規范化、程序化、科學化,都離不開標準。標準化程度對生產輸出的結果和規范制度的形成。其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