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司黨委給大家推薦的一本書——《擔當》,我拿到該書后,細細的進行了拜讀,不僅有感于作者精妙絕倫的用詞,言簡意賅、恰到好處,也有感于作者思路嚴謹、結構清晰,而且更被其情緒所感染、氣場所吸引。曾幾何時,本人一直自認為不是成大事之人,無重大之責任讓我來擔當,擔當都是大人物之事,故乃在工作中,能盡職做好分內之事,拿分內之薪水就是擔當,看完此書,才知道,“擔當”是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組織最重要的品質與素質,是促使個人成功、企業振興、組織穩定的堅定利器。也認為擔當僅僅是站出來承擔責任,是一種接受挨罰的勇氣,不想“擔當”是一種精神、一種能力、一種境界,是對崗位的承諾,對工作的尊重,對生命的負責。自己不是“膽小”之人,但是在生活中,工作中能真擔當嗎?讀完此書,才明白自己離擔當相差甚遠,有點貌合神離的感覺。
首先,在生活中有擔當。愛因斯坦說:“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的東西。” 在生活中,無論大事小事,我們每個人都要能夠站在正和善的立場,親自擔當,幫助別人處理事情,給別人一個公正的對待,當有一天我們遇到了事情,別人也會幫助我們處理事情給我們一個公正的對待。其實在生活中擔當就要懂得感恩,就是善待自我。我們的父母,賦予我們的生命,給予我們無私的奉獻和關愛,指引我們健康的成長,接受良好的教育,現在他們老了,我們就應該樂于擔當,做一個義不逃責的人,擔當起贍養的義務,使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我們的家庭是我們生活的港灣,帶給我們幸福和快樂,我們就甘于擔當,擔當起維持家庭團結的義務,使妻兒生活幸福。我們的社會是大家共同生活的集體,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都應承擔起各自的義務和責任,使這個社會更美好,更和諧,就需要每個人都有所擔當,不能只是索取,而不回報。每個人,每個集體對自己說過的話,做出的事件都應該承擔自己的責任,都應該給這個社會一個交代。該書上說:擔當是當今社會最缺乏卻最寶貴的品質,我完全贊同也深表理解,故宮博物院的失竊與錯別字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做錯了事,不站出來擔當,而遮遮掩掩、強詞奪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推是推不掉的,留給人們的感覺只是自身空洞的管理和官僚的作風,只會失信、實心于民。這也讓我想起網上流行的段子,出事出來承擔責任的都是臨時工、協警、火災責任是無證電焊工、橋梁壓垮乃超載,這些不僅僅是一些茶余飯后的詼諧笑話,而是給我們的社會留下了許多的反思。
其次,在工作中有擔當。該書主要說的就是在工作中要有擔當,從勇于擔當、甘于擔當、樂于擔當、勤于擔當、嚴于擔當、善于擔當和精于擔當層層分析,作為企業員工在工作中大事、小事都要擔當。書中的案列有肩負重任時作為推土機、領頭雁、排頭兵,勇于擔當,扛重擔、挑大梁、打硬仗,最終取得成功,而成為一代偉人,也有剛入職的小員工,面對困難毫不氣餒、堅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最終得到老板或領導的欣賞。從在工作中,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能推功、敢攬過、善糾錯、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等通俗的道理來闡明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肯努力,有道德,打基礎;埋頭做事,立好當位,辛勤勞作,其實做到這幾點就是要有擔當。
讀罷該書,渾身充滿激情,好像得到了取得勝利的法寶,找到了通往成功的道路,有點相見恨晚、悔不當初的感覺,為自己未取得成功而感到羞愧,未干出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惱恨,原來這么些年來,自己一直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其實也沒什么很難的方法,就是兩個字“擔當”,溫總理告訴我們,“事不避難,勇于擔當、奮勇向前”,勇氣是成大事的前提條件。馬云曾經說過:“未來超過今天,方法總比問題多。”當工作中出現問題、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逃避,而是迎難而上,去面對、去學習、去鉆研、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我想我雖然現在才有幸拜讀到這么有價值的書,得到了不少有效的啟示,在以后的工作中也盡力按照擔當的精神去努力,而且是堅持不懈的做下去,克服人性深處的懶惰思想、退縮思想,我也不是去苛求什么功名,就算是一種為人處世的修養、一種生活工作的態度、一種警世傳承的美德吧。作為一名施工技術人員,我覺得以認真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工作業績回報單位就是一種感恩,認真學習各種技能、方法,并在工作中得以應用,以慎獨的態度做好所有工作就是敬業,遇事不退縮,設法去解決工作的矛盾,創新實干,不拖延、不敷衍、不推諉就是擔當。做一名稱職的施工技術人員,從懂得感恩開始,從懂得敬業開始,從擔當責任開始。
一、感恩是工作之源。人在這個社會中不是獨立的個體,區別于其他事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知道感恩,很多事情都需要用感恩的心態去面對,感恩,使我們的心態變得坦然,感恩,使我們的工作更努力,感恩,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感恩,使我們的社會更和諧。從學校畢業到這個單位,我們收獲很多,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工作單位、我們的企業,因為它給我們提供了優良的工作環境,給我們提供了鍛煉成長的穩定平臺,給我們學習工作方法和能力的巨大空間,給我們的家庭提供了理想的經濟保障,對所擁有的一切心存感激,知恩圖報,用感恩主導思想,用感恩鞭策工作。圣經上有這樣一句話:懷著愛心吃菜,會比懷著怨恨吃牛肉要好的多,常懷感恩之心,便會更加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于自己卻不言回報的人,常懷感恩之心,又足以稀釋我們心中狹隘的積怨,感恩之心還可以幫助我們戰勝災難和痛苦,一種感恩的心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如果我們每天都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工作,相信就會倍加珍惜我們的崗位,就會竭盡全力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與周圍的人快樂相處,結果心情自然更加愉快,而不是遇事抱怨,抱怨不公的待遇、抱怨不好的工作環境、抱怨難干的項目。只有感恩戴德,以德立命,厚德敬業,才能心安神定,從而讓自己的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我們的企業已經給予我們豐厚的待遇,展現能力的空間,施展才能的職位,我們應當對個人利益少一些計較,多考慮一下自己為企業能做什么事,做了哪些事,能發揮什么作用,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如果在個人利益上一直患得患失,朝三暮四,心懷不滿、悶悶不樂的話,其實也無非是給自己加上了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鎖,這樣也就不能靜下心來好好工作,工作起來也就收獲不到一點的快樂,工作就是為了掙錢,利益為上,你就為工作所束縛。所以,我們要心存感恩,知足惜福,快樂工作。從自己的內心來感謝企業,感謝領導,感謝同事。以認真扎實的工作,來享受穩定的職業帶給我的充實感,享受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帶給我的成就感,享受同事們對自己工作充分認可的滿足感。
二、敬業是工作之本。敬業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敬業精神是人們基于對一件事情、一種職業的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會對人們工作態度的一種道德要求。具體地說,敬業精神就是在職業活動領域,樹立主人翁責任感、事業心,追求崇高的職業理想;培養認真踏實、恪盡職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力求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努力成為本行業的行家里手;擺脫單純追求個人和小集團利益的狹隘眼界,具有積極向上的勞動態度和艱苦奮斗精神;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和務實苦干精神,把對社會的奉獻和付出看作無上光榮;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以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和調控職業行為。我的理解,敬業就是認真做事、全心全意地做事,能吃虧、能吃苦、能吃氣。這里的認真,不是指偶爾認真,而是長久地、持續地對每件自己該做的事情都認真做,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持之以恒、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在短時間內刻意努力表現,而是不論在哪個時段,哪個崗位,哪個職務上,都會踏實地做好自己職責內的工作。只有愛崗敬業的人,才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忠于職守,盡心盡責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不管工作是怎樣的微不足道,還是領導在不在場,他們做事情都會自動自發、盡善盡美,不需要外部的監督。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都風平浪靜,一路順風,總會遇到一些挫折坎坷,一個吃不了苦的人就像溫室里的花朵,在風雨來臨時經不住打擊和考驗,敬業就要能吃苦,只有能吃苦耐勞,才能扛得住大任,才能笑看風雨,以無所畏懼的氣魄去面對一切。海爾總裁張瑞敏的一句管理名言是:“什么是不簡單?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并且都做好,那就是不簡單?!比说囊簧涍^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的事情,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那么讓人興奮、那么有趣,對于那些平淡無奇、甚至枯燥無味的事情,我們怎么辦?敬業的人就會認認真真把事情從頭做好。他們會把完成事情當作平凡生活的一部分,以一種類似生活習慣的態度來完成各項工作,敬業也要求能吃虧,吃虧是福,吃虧意味著舍棄與犧牲,但是只有心甘情愿吃虧,且能吃虧、會吃虧,才能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尊敬,得到別人的擁護。敬業也要求能吃氣,在工作中,很多事情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發展,會遇到不公正的待遇與指責,讓我們備受委屈,有些人就把這口冤氣轉化為怨氣,殊不知,生氣是在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其實吃氣并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一種美德,一種顧全大局、著眼未來的胸懷與氣度。當然,當敬業成為一種習慣時,便擁有了回報——忠誠能夠帶來信任,個人的職業生涯就會變得更加圓滿,事業就會變得更有成就,這樣更可感受到工作的樂趣,工作不再只是一種職業,更成為了一種享受。認真是一種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如果我們對待每件事都認認真真,那么即使處于不起眼的角落,也終將會脫穎而出。
三、擔當是工作之力。工作就是責任,責任就需要擔當,擔當是一種態度。有的人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循守舊,守攤子,圖安逸,熬日子。干工作怕出頭,怕出問題自己擔當不起,想問題、做事情、干工作,不是以主人翁身份帶頭參與,而是以旁觀者姿態冷眼觀望。其實干工作就是需要擔當,有擔當工作才能干好,有擔當才能更快的完成任務,我們中的一些同志,在工作中表現平庸,原因不是不想干、不會干、不能干,而是不敢干,一遇到矛盾和問題就畏首畏尾,缺乏敢于擔當的精神和勇氣,從而使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不能迅速解決,甚至把簡單事辦成復雜事、小問題辦成大問題。有的人,就像我一樣,認為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行了,一旦領導安排不是自己分內的事就不高興,不去很好的完成,也從不主動的去分擔份分外的工作,其實就像書上說的,做好分內是基本,做好分外是進取。許多人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就在于他們比別人多擔當了一些事,多做事也就得到了更多的能力,就會得到更多的機會?,F代社會是信息爆炸的時代,無論知識還是技術都是日新月異,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學習,學習更新的標準、規范,學習先進的技能,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也就是書中講到的精于擔當。
擔當不是體現在一件或幾件事上面,也不是在一年或幾年時間里面,擔當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應該養成的習慣,有了這樣一個好的習慣,你總會取得成功。(莫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