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在張吉懷鐵路施工現場,由中鐵四局主持研發的WPZ-500型無砟軌道智能鋪軌機組,順利將一對500m長鋼軌鋪設到位,標志著國內首套無砟軌道智能鋪軌機組成功落地。
近年來,中國中鐵積極響應中國智能建造國家戰略,全面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工程,加快培育數智建造產業新生態,助推“十四五”高質量發展。中鐵四局迅速落實中國中鐵以數智建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的戰略部署,搶抓機遇、提質轉型,依托張吉懷高鐵建設以及“翟長青全國勞模創新工作室”,組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研發團隊,開展無砟軌道智能鋪軌設備技術研究,努力成為推動鐵路建設行業乃至全國建筑業建造技術智能化升級的排頭兵。
據了解,WPZ-500型無砟軌道智能鋪軌機組集輪胎、輪軌和履帶走行于一體,由長鋼軌智能分揀車、長鋼軌智能推送車、長鋼軌智能滾筒回收車和長鋼軌智能牽引車等四個設備組成,充分利用了智能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激光掃描精確定位、AGV自動循跡等前沿高新技術。該機組能夠智能完成長鋼軌的精準牽引和推送、滾筒的精確布放以及滾筒的自動回收、堆碼、倒運等系列工序。
此外,該機組在作業控制、輔助控制、遠程運維、施工組織等方面還進行了智能化升級,相較于傳統鋪軌方式,該機組節約輔助作業人員63%,機械化程度提高到90%,有效減少用工數量,降低勞動強度,在勞動力缺乏、高寒、高海拔等特殊地區,推廣意義更為重大。目前該設備已完成了17項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的申報,并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申請的受理。
據了解,張吉懷高速鐵路被譽為“最美扶貧高鐵”,線路縱貫全國第一個先行先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區張家界、吉首(鳳凰)、懷化區域中心城市,線路全長246千米,設8個車站,設計速度350千米/小時。建成通車后,懷化到張家界列車運行時間將由3.5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屆時鳳凰古城、吉首等文化旅游勝地也將結束不通高速鐵路的歷史,對推進中西部地區經濟建設及加快沿線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特別是武陵山區率先脫貧、率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張吉懷高鐵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預計年內開通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