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閑逛超市,看著柜臺上擺滿琳瑯滿目的粽子,空氣中彌漫著粽香,聞著直流口水,直接勾勒起奶奶親手包的簕古粽,我小時候常吃的一種粽子,有著難忘的童年記憶。
簕古,在家鄉的溪邊中比較常見,葉子很長有刺。過去老家一直都有過年、過節特別是端午節做簕古粽的習俗,偶爾農閑時也會做些。
做簕古粽,簕古葉是否新鮮很重要,每年的五月初四的清晨,我和小伙伴跟著奶奶去野外采回露水沾濕的簕古嫩葉。采集完畢,要立即趕回去加工處理,將采來的簕古葉去掉中間和兩邊的刺,還要將中間凸起的“界”壓平,壓平的鮮簕古葉的被卷成一團,然后就焯水過冷撈出瀝干,編織成各式各樣的形狀,如鴨、雞等動物形態,不過現在簕古葉包裝簡單得多了。
奶奶家做的簕古粽子餡料一般有五花肉、臘腸、蝦米、叉燒、雞肉、香茹等樣式。奶奶在大人們編好的簕古粽殼填入餡料、蛤螻葉,加入糯米均勻地塞滿。蛤螻葉也是家鄉特有的一種植物葉子,湛江雷州半島所特有的,因為有特殊的香味和療效,備受人們的喜愛。
蒸煮粽子一般要兩三個小時,要大火燒開小火煮,小孩子圍著灶旁竄來竄去,等待的過程很煎熬,但也很幸福。幾個小時后,肉香及簕古葉和蛤螻葉的清香溶在一起,香氣四溢。出鍋時,奶奶挨個分給小伙伴和我,我們相互比著粽子個頭的大小,相互嬉鬧吃著,因為燙,只得一小口一小口地咬著,吃一口香味溢滿口腔,吃得無比滿足。
而此時,分處為慰藉來自全國各地的員工們的思鄉思親之情,在端午節當天為一線員工送上一份免費的粽子,一份暖心的端午節祝福。
而如今過端午節吃北方的粽子,更多的已經不是因為滿足吃本身的意義了,更多的是一種思念跟幸福,一份堅守和希望,唯有小時候的簕古粽給我留下了最難忘最快樂的童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