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前夕,發了一條朋友圈“奔波的勞動者,名山名湖間穿梭,卻無暇欣賞沿途的風景”后,就拖著疲憊的身體,趕上了千島湖開往黃山的大巴車。打開音樂,塞上耳機,閉上雙眼,靠著窗戶,蜷縮著,入睡了。不知道汽車顛簸了多久,停下了,有人下車,便向窗外撇去。
只見售票員打開側面行李柜,一位老奶奶匆忙上前,定睛一看,原來下車的是老奶奶的閨女。兩人在樣貌上是有幾分相似的,讓我心暖的是兩人相見時的一笑。閨女是微笑的看著老母親,眼神中似乎透露著點小埋怨“誰讓您來路口接我的,走那么遠的路。”而老母親卻是咧開了嘴,臉上的皺紋都笑開了,眼神中滿滿的都是“我的閨女,可把你盼回來了。”母女間沒有過多的寒暄親昵,只是彼此間的笑容,給我這個“五一”無法歸家團聚的勞動者一絲絲藉慰。
大巴車繼續上路開往黃山,此時的我心念家中的父母,便拿起電話與母親絮叨了起來。母親就像打開了塵封已久的話匣子,“誰誰家著急給孩子相親,結果又沒談成”,“誰誰家生了個大胖小子”,“和你爸在家又怎么怎么樣了”,“心想著自己要當奶奶了,那就老了,不過很開心,很知足”,時不時的回復著她,靜靜的聽著她嘮嗑,心早已隨著話語飛向百公里開外的家中。不知何時開始,與父親的溝通就變少了。父親接到電話,并不像母親那樣是個話匣子,而是簡單的寒暄與交代,在外照顧好自己,家中無需掛念,話語間依舊是那位沉著冷靜的偉岸父親,沒有過多的修飾,總是干凈利落。
大巴車緩緩的駛入黃山客運站,外面淅淅瀝瀝的下著雨,此情此景更能觸發一個漂泊在外游子的小傷感。父母有著寬厚的臂膀,給子女安全的依靠;父母總會早早地在路口等待,等待著在外漂泊的子女下車回家。我相信那一天的到來,也會像今天路上遇到的場景一下,無需過多的言語和擁抱,只是滿面的笑容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