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公司門戶網站,拜讀了“文學作品”欄目新作《走進黃土高原》。
該文敘述的主體是“風沙漫漫的黃土高原”。文章從一曲“信天游”開始,引出陜西作家路遙小說里講述的故事。無論是《人生》里的高加林,還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孫少平,都是這片“黃土地上養育了的一群充滿上進的人們”。這神奇的黃土高坡,遠看是一幅畫;近聽是一首歌;有著豪放堅強的性格,是炎黃子孫向往的地方。這一切,激勵著作者義無返顧的從內蒙翻山越嶺,直奔黃土高原,追蹤那滄桑歲月湮沒了的燦爛文明;細尋那厚厚黃土下攤曬著的悠久歷史。
我的妻子和女兒都出生在黃土高原上的一個城市,所以我同黃土高原也有不解之緣。當我第一次坐車來到黃土高原,看到車窗外高坡與溝壑相連,些許黃草覆蓋著黃土,陣風一過,黃塵揚起,遮天蔽日。那時的我,不由得不生出一種滄桑感,這是幾千年歷史的滄桑!記得曾看過一幅著名畫家羅中立的油畫《父親》,我就覺得畫得很象黃土高原上的一個老農。透過油畫《父親》古銅色的老臉,透過那艱辛歲月耕耘出的一條條車轍似的皺紋,仿佛從中看到黃土高原一道道的溝溝壑壑,看到那溝溝壑壑里面的蒼涼,更看到那溝溝壑壑后面的厚重!
其實,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也是我喜歡的兩部作品。但這兩部小說中看不到真愛的結尾,看不到幸福美滿的結局,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平凡,那么讓人心酸。小說里的主人公猶如黃土般的樸素、認真與安分。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又何嘗不是平凡的就像一捧黃土。雖然我們渺小,但我們并不卑微,我們能通過自己的奮斗、自己的努力,去開創屬于自己的明天;雖然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不確定,甚至是各種波折,但這就是生活,我們必須學會去承受,這是我們成長的必經之路。
千年不息的渭河依然東去,古老的絲綢之路還是清晰可尋;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又從這里起航,縱橫交錯的不再是塬上的溝溝坎坎,還有一座座立交,一條條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一列列高速列車西出陽關通往巴蜀、通往西北。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感時代之演進。寫下此文,思緒又跟著作者走了一趟黃土高原。(集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