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常年“征戰”在外,建筑工地施工現場就是他們的“戰場”。他們始終堅持“忠誠可靠、攻堅克難、用我必勝、舍家為業”的精神,凝聚成了企業的脊梁。
集通鐵路大板站改K602施工現場,機聲隆隆,熱火朝天?!耙冀K記住將土方分層碾壓,每層不能超過30厘米,這樣才能確保新筑路基的密實度。”工地上,中鐵四局集通項目部負責施工的項目副經理方鳴鶴,反復叮囑作業隊負責人。每天都到工地巡視、把控安全質量的方明鶴深知,搞好項目不僅僅是責任心的問題,還必須用能力來支持。不論在什么崗位上,不管工作有多忙,讀書、學習,請教問題是他的“必修課”,工地上許多“金點子”都是在不斷學習和苦思冥想的過程中形成的。他與其他副經理及總工一道,根據不同工程和季節特點,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和資源配置,提高機械設備和周轉性材料的利用率,減少施工成本和非生產性開支,為項目開源節流。
“寧當工程惡人,不做工程罪人”是項目副經理唐小兵一直堅守的準則。唐小兵常說:“工期再緊、壓力再大,也不能犧牲施工安全質量為代價”。為了從源頭上把控工程質量,他參與原材料甄選及驗收過程監控,曾三拒不合格產品進場,此事傳播開去,所有供料商都變得守規矩起來。他參與班組長安全質量責任制管理、群眾安全生產監督員、青年安全監督崗員活動開展;對于班組長、群安員、青安崗員的選聘以及危險源預控分析會、日常安全質量檢查都積極參與,對創建優質工程和標準化工地起到了率先垂范作用。
不善言辭,但性格開朗的詹道松,是領導指名到集通打增援來的。作為大板站改現場主要負責人之一,他愛崗敬業,干勁十足,一天至少在工地呆九、十個小時,工作起來幾乎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時常在工地上一待就是一天,常常忘了回去吃飯,就在工地和工人一起吃食堂送的盒飯。有一次,他在工地發現某作業隊道岔安裝位置有偏差,當即提出批評,下達整改通知書。第二天復查,問題得到糾正才罷休。這樣的嚴格管理,為保質保量完成大板站改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跟著項目總工劉兵干活的人都知道,“24小時待命”在他身上成了常態化。無論白天黑夜,只要工地上有需要,他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每天都堅持跑現場,及時掌握施工情況,第一時間與現場的技術人員交流解決存在的問題,督促現場技術人員落實好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每個施工環節都處于受控狀態。他還特別強調資料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上報的資料一定要準確無誤,比如針對挖方路基滑坡體監控量測數據,再晚劉兵都要親自過問并審核數據。此外,遇到一些技術難題,劉兵就組織現場的技術人員一起討論,以最佳的施工方案組織施工,以最小的成本完成施工。
干練的短發,一身洗的發白的工作服,還有安全帽和防護服,這就是項目安全總監張超每天上工地的“標配”。面對大板站改既有線作業風險大,工程難點多,技術含量高,人、車、機械交叉作業情況復雜的特點,他把安全、質量控制放在第一位?!笆潞罂刂撇蝗缡轮锌刂疲轮锌刂撇蝗缡虑翱刂啤边@句話是張超的座右銘,也是他的做事準則。根據自己在施工一線摸爬滾打多年的經歷,圍繞現場安全卡控風險點,張超參照以前別人總結的經驗,認真構思,熬了好幾個晚上,編寫了簡練易記的《工地安全謠》,有效幫助一線員工特別是農民工了解、掌握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隨著8月31日的線路大撥接勝利完工和和9月15日大板站北場開通,體現了集通項目部這支隊伍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頑強戰斗力。方鳴鶴、唐小兵、詹道松、劉兵、張超也以腳踏實地、積極進取的作風,贏得了工地“五虎將”的美譽。(集通辦)
稿件錄入:集通項目部 責任編輯:集通“五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