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副標題是“一切都是為了30歲以后過上你想要的生活”,典型的一本寫給年輕人的勵志書,這其實是一本適合快速閱讀的書,由于作者是豆瓣網絡紅人,這是一本落地性很強的書,甚至有人說這本實體書只是水湄姐網絡日志的合集,但是又何妨,這樣的書誰又能說不是好書呢。作者碰到的問題,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會碰到,但她解決了她碰到的問題,而我們沒有,不管怎樣,都是值得學習的呀!這本書我總結了三個關鍵詞:“夢想”、“正能量”與“記事本”。
關于“夢想”作者用一個50萬月收入的假設,讓大家以經濟滿足、時間充裕為前提談夢想,這才是我們心里最真實的想法,不論是環球旅游或者是拯救世界。夢想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屋住,不過當你擁有的時候,總覺得精神飽滿,自信充沛,太陽特別明亮,鮮花也特別芬芳。夢想是這般美妙,連想一下都會覺得幸?!,F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選擇了在歲月中逐漸消磨了最初的夢想,而不能把夢想變成理想去實現,大部分人覺得自己的夢想過于高遠,觸不可及,然后大部分人的理想就成了明年加一次薪,后年升職這樣基本上不需要過多努力就可以實現的東西了??墒枪湃司透嬖V過我們“取法乎上,得其中也”,擁有高遠的夢想,他們才能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準。而“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如果你追求的就只是簡單的溫飽、加薪、升職,那么也許你連這些都得不到。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見什么!你相信這個世界全都是外貌協會,那你的腰超過一尺八你就會痛恨不已;你相信暴富的神話,你就會花大價錢去買“15交易日獲利120%”的股票軟件;你相信人的才能全部是先天的,那你不會在某個技能上花10000小時的努力;你相信這個世界只有“拼爹”才會成功,那你一輩子只能行走在“屌絲”的路上。同樣你相信什么,你才能得到什么。廣為人知的澳洲人,力克·胡哲(Nick Vujicic),他一出生就沒有雙手雙腳,卻會騎馬、沖浪、打鼓、踢足球等,他會的這些運動就連四肢健全的人都很少能做到。但我最欽佩的,是他的父親因為他的父親相信力克一定能戰勝這種先天的缺陷。在力克18個月大的時候,父親就把他放到水里,讓他學習游泳。4歲的時候,父親讓他用臀部以下只有兩個腳指頭的畸形腳練習打字,最終讓力克在21歲的時候,獲得了會計與財務規劃兩個學士學位。我猜想,如果力克的父親相信的是“我的兒子是一個殘疾人,他將無法自理,無法學會任何技能,一生只能靠政府救濟過日子”,如果力克的父親相信的是這樣的世界,他一定會日日以淚洗面,找護理工來照顧力克的生活,向政府申請補助,那么他也一定會看到以及得到他所相信的世界。可是力克的父親相信的是“我的兒子可以學會任何運動”,“我兒子跟正常人一樣”,他也看到及得到了他所相信的世界。
“正能量”這個詞最近十分紅火,被各種報章雜志屢屢提及,在當當上搜索“正能量”居然有275個搜索結果,可見這個社會需要正能量。我一直覺得夢想所能帶給我們的一定是正能量的,為實現夢想需要凝聚正能量。沒有一個孩子不想當第一名,其實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正能量。未來很美妙,現在很重要,一個人如果總是待在自己所處的小地盤里面,就會慢慢自我腐化。我們需要有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可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在面臨不同的困難,拖延癥、注意力渙散、3分鐘熱度,這些攔在你夢想路上的“小怪獸”,光有態度還是不夠的,書中提到很多可以幫助你去擊敗“小怪獸”的武器,是技巧也是方法。書中提到的“10000小時能夠成就天才”我深以為然。就算做賢妻良母,也需要日積月累,沒有人生下來就是賢妻良母的?!疤焐窳Α蹦嵌际窃u書連載,現實中的舉重冠軍都是汗滴出來的。
最后是我覺得這本書帶給我最為受益的部分——記事本的使用方法,我覺得真的很實用。雖然很多人都有記事本,我以前也有,看了書中介紹我才知道原來的我是多么的不會用記事本啊,當他只是一個備忘錄,為了記下要辦的事情,到后來越來越簡潔,越來越懶,甚至就變成了便簽紙貼在墻頭,隨手可扔。事實上記事本能呼喚出理性大腦,幫你做出理性決定。作者提倡的是把時間如記賬模式的記錄方式,不僅僅記下“工作任務”更重要的是“時間開銷”。我們必須知道“時間用在什么地方,是看得到的”。以下是直接摘錄書中關于記事本的一些方式方法:
1.至少連續7天忠實記錄下每天超過30分鐘的活動,幾點到幾點,干了什么,找出自己的時間都用去了哪里,接下來就可以根據PDCA模型循環調整每天的活動(Plan計劃-D執行-Check反饋-Adjust調整);
2.在一天的開始寫下自己今天要做的每一件事,記得任務不要排太慢,要預留時間空間,并且把任務分解成2小時內能完成的;
3.估算每一件事需要用到的時間;
4.對寫下的事情進行取舍,做出排序,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一定要為重要的事情留出最多的時間和精力;
5.根據排序一件件完成筆記本上寫下的事情,并記錄下實際使用的時間(重要的是執行!);
6.反饋和調整,記錄當日需要反省的事情,找出自認為不足的地方,根據反饋內容,提出小小的改進意見,并在第二天就執行;
7.學習和實踐,記錄當天對自己有所觸動的事情或收獲,并結合自己的情況想想可不可以移到自己的身上實踐,每天重復2~7;
8.一個月后,一年后,根據6、7建立自己的經驗庫;
9.每月的計劃可以分為幾大模塊,比如工作計劃、生活與健康、學習計劃等,如果你正為自己設置某個專門的任務,也可以單列一個模塊,如減肥計劃、律考復習計劃等。
順便提一些最近app有個“OneDay·日參省乎己:時間管理軟件”,功能跟作者提到的記事本模式有些相近,最近正在嘗試著使用。(何玲)
稿件錄入:南京地鐵寧溧線 責任編輯:汪大燦
上一條:《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
下一條:游涇縣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