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NIKON D80,ISO200,1/30
2013蛇年正月第六天,與弟同游九華山,大批香客、近千輛私家車塞滿風景區,售票處人頭攢動,輾轉周折半日,上得九華街,大愿、大悲、華嚴三大寺廟香煙繚繞,靈秀幽靜,古木參天。
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而得名,系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并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蜿蜒于安徽省池州青陽縣西南20公里處是國家級5A風景名勝,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游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
南朝時,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數游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與友人唱和《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并序》:“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改為“九華山”。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巖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峰,其中天臺、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峰最為雄偉。李白“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成為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九華山間,遍布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清代概括有“九華十景”。
九華山現存寺廟78座,佛像6000余尊,僧尼300余人,著名寺廟有甘露寺、華城寺、祇園寺、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山中還有金錢樹、叮當鳥、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九華山,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勝境。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聞名于海內外。
九華山不同于佛教普陀、五臺、峨眉,特色之處有:
九華街,海拔600米,九華山中心,主要寺廟多集中在這里,除廟宇外,還有學校、旅店、商店、農舍,游人可住宿,并以此為起點,游覽山上名勝。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建筑依山勢布局,反映高超建筑設計藝術。
進香,九華山居民農歷春節為祈求新年平安幸福,備齊香燭到肉身寶殿或附近寺廟進香。進香路上,即使彼此熟識的人,也相顧無言;只有在進香完畢后,才可彼此致意,問候新年。
九華山廟會,每年農歷七月初一至三十。起源于唐代,相傳唐開元(713~742)末年,新羅國高僧金喬覺來九華山開辟地藏道場,苦行禪修七十五載,于農歷七月三十日圓寂,終年99歲。金喬覺遺體置缸三年,全身不壞,容貌如生,撼其骨節有金鎖般響聲。依佛經所言,金鎖骸鳴,乃菩薩應世,因而弟子視其地藏王菩薩轉世,尊為金地藏,在神光嶺建肉身塔供奉。
九華佛茶,九華山名優特產之一,茶場海拔高度近千米,群峰相擁,松竹成林,飛泉潤谷,芳草吐香。九華佛茶朝夕吸納高山霧露之滋潤,獨吮奇花異草之靈氣,湯色碧綠,回味甘爽;同時,由于高山氣候之緣故,晝夜溫差大,方圓百里人煙稀少,茶園無病蟲害,無農藥和工業污染,是天然有機生態茶。
黃精,百合科草本植物,又名“雞頭參”、“老虎姜”。加工考究,經九蒸九曬工序,通稱“九制黃精”。黃精加工成品,油潤、氣香、味甜,既可藥用,也可食用,具有中益氣,除風溫、安五臟、強筋骨、止寒熱、填精髓之功效,能補諸虛,久服神清氣爽、延年益壽。
葛粉,野生植物葛藤,根部富含淀粉,榨洗出詞語屏蔽即為“葛粉”,性涼、味甘,潔白如玉,清涼爽口,夏季消暑天然綠色食品。食法:少許涼水將葛粉拌勻,再沖入開水即成,亦可制成圓子、粉條配菜烹飪。常食葛粉清心明目,消火健身。
竹筍,九華山盛產毛竹和元竹,冬春筍芽出土,山農將不易成竹的筍芽采回,加工筍干、筍尖、筍衣或筍片,竹筍味鮮可口,九華山名特產。
石耳,真菌和藻的復合有機體,分布高山懸崖,俗稱“地皮”,性,甘平無毒,明目益精,高級綠色食品。(岳家錦)
上一條:攝影:2012年的最后一場雪
下一條:攝影:花飛花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