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
這么多人經過我的生活
可是為什么偏偏是你
看起來最無足輕重的
在我的心中占據了這么重要的位置。
1983年的大雪夜,出生在蕪湖的鐵路醫院起,我好像就知道自己與你密不可分了。其實很多人并不像我這樣,可能對父輩的工作單位和工作性質都不能完整描述??晌也煌?,從童年的游樂場所,到成年后的親友鄰居,這個單位對我來說并不只是父輩工作的地方,更是我的生活圈子。這里見證了我,一個女孩子的成長。
好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從火龍崗到蕪湖,再到合肥;從新管處機輛段、生活供應段,到大京九菏澤、京九復線贛州,再到高鐵合武線,我的20多年人生里也算是親眼見證了從新線鐵路運輸處到八分公司的騰飛。
從小跟隨爸爸媽媽在他們工作的地方生活,那里有稱贊我越長越可愛的叔叔阿姨,那里有總是在菜地或廚房里捉迷藏的胖大廚,那里有每天亦步亦趨跟著我的大黃狗,都是我童年的玩伴。還有每天忙的見不到人的爸爸和辦公室里總是傳來算盤聲的媽媽……小時候在我的記憶里,就是生活供應段小院,雖然我不知道那是做什么的,卻是我最快樂的童年記憶。
隱約記得,爸爸工作很忙也顧不上管我,媽媽還在淮南機輛段上班。新運處生活供應段,有一輛拉貨的人力三輪車,上小學的我放學回到段部,爬上只有自己高的三輪車,第一次騎得滿院子轉,伯伯叔叔阿姨嚇得紛紛上前護我,但轉眼的擔心變為驚訝。大概,我生來就很習慣鐵路工程單位的生活,適應流動環境的轉學、轉學。
學業逐漸地變成生活重點的時候,我住到了合肥的八公司機關大院。不同于以前的段部小院,這里有更多父輩的同事,也結交了許多許多新同學。那時的周一到周五,往返于八公司和局機關的公司學生車上,我們吵吵鬧鬧,沒有一刻消停,司機阿姨罵我們總是笑嘻嘻的,一副疼愛的樣子,我們也不怕,繼續瘋。公司的學生車往往復復,一直送我跨入大學門檻,去追求更高、更遠的夢想。現在回想,除了學習越來越沉重的壓力,那時的我們倒也無憂無慮,天天有好飯好菜,年年有新衣新鞋。公司穩定發展,不但為祖國架設了數萬孔鐵路橋梁、鋪設近萬公里線路,也為我們這些孩子提供了衣食無憂的穩定生活。
鐵路建設進入高鐵的時代,我也離開了一直居住的大院,延續父輩年輕時候的工作,代替他們完成鐵路飛速發展的夢。工作的第一天,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遠在東北的工地,項目部領導帶著我參觀工地,頂著風沙在施工現場走完一圈,當晚就體會到了吃什么都香,外面再吵都睡得著的感覺。每天見到的都是項目部的那些同事,那些民工,那些村民,外面的世界似乎成了電視里的劇情片。漸漸克服艱苦環境的考驗,才發現遠離城市的喧囂,看到頭頂是更藍的天空,心里一片平靜。回眸望去,本是一望無際的工地,近處建起高高大大的火車站和站內漂漂亮亮的無柱雨棚,遠處慢慢有了漸行漸遠的兩根鋼軌無限伸展,心頭頓時升起一種小小的成就感。
心中的唯一遺憾,是對于步入中老年的父母,我卻無法靠前盡孝。偶爾共事中碰到公司大院鄰居,總會問起,“我爸媽在家還好吧?”鄰居很詫異,“你是他們的女兒,不是應該很清楚嗎?”我說,“其實我很久沒回家、沒見面了!怕他們沒說實話,怕我操心吧!”有人說,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到那個人身邊去。我想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所以選擇去走他們曾經走過的路,做他們曾經做過的事。
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我這樣的幸運和機會,同父母從事一樣的行業,理解他們為工作的付出。工作中遇到容易放大眼前的痛苦,跟父輩交流,他們一眼便知你正經歷怎樣的階段,現在絆倒你的,不過是一顆螺絲釘,你愁腸百轉看不穿的,或許是他們也曾有過的迷茫。
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我這樣的幸運和機會,同父母從事一樣的行業,理解他們為工作的付出。曾經不知道父輩們三十多年的工地生活,他們在堅持什么?曾經對他們工作過的地方充滿著希望和向往,親身經歷了,才知道需要多大的力量和勇氣。每天既單調又不單調的工作,每天進步一點,人生的財富和收獲也就多了一點。從對工作的迷??謶?,到能夠游刃有余,也讓我漸漸成熟起來,工作中收獲了青春的價值、精神的極致。站在公司的大舞臺,聽到第一聲喝彩,你會明白為什么要固守。不要嫌棄這個舞臺太小,只要把浩瀚的大海裝進胸膛,再小的帆也能遠航。
好像聽到過身邊的人抱怨,在工程單位很累,遠離家人,沒有生活只有工作。我卻從沒有想過要離開。不論工作,還是生活,在父輩熏陶下,耳濡目染中,八公司,你早已融入我的人生,生活在這里,一直在這里……(朱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