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苦澀,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香濃。同是一杯咖啡,為什么會有兩種體會呢?吾曰:心境不同。
讀書亦是如此。不愛讀書的人,如同不會品咖啡的人,只知其苦,不知其樂。其實口感越苦,越會使人振奮,越能使人體味深刻,正如錢鐘書的那句:“真正的讀書的快樂是不放糖的咖啡,在苦中能品出甜味來?!?/span>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書中,我們重返《三國》的激烈戰場,感受《水滸》英雄的英姿颯爽,身臨《西游記》的神人鬼怪之界,垂憐《紅樓夢》中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在書中,我們感受四季輪回,從“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從“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人們難以從讀書中找到樂趣和價值,卻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古人讀書,大多搖頭晃腦,樂此不疲;今人讀書,大多愁眉苦臉,見書生厭。但也并不是完全這樣,亦有很多能從中能夠得到樂趣的。陶淵明被貶,照樣吟唱出“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田園愜意;奧斯特洛夫斯基半身不遂一樣寫出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后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流傳世界……
讀書與當今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相比,自然是苦的。但是讀書之苦,大多是因為我們太強調功利性。林語堂先生曾說過:“讀書的本旨湮沒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弊x書本是無功利的,帶著功利之心讀書,還會有趣嗎?心不靜,則難成事。讀書是一種心靈的活動,快樂讀書的前提,就是靜心,用自己的生命去閱讀,充實知識涵養,化負擔為動力,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心游萬仞,精騖八極,便能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境。
讀書如品茗,初入口時微苦,舌尖有生澀之感。再呷上一口,卻有一股清香縈繞齒間,原先的苦味被這愈久彌香的清新所沖淡。再仔細回味,方知這生澀微苦間映透著馨香與怡人,這才是讀書的真滋味。
含淚播種,必歡笑收割。讀一本好書,和智者談心,與逸士神游,開闊視野,汲取思想的智慧和精華,忘記功力,讀的自然,讀的純粹,品味讀書的苦樂之境,必能抹掉嘴角的一絲苦味兒,采擷誘人的甘果。(王雨晴)
上一條:游記:夜游秋水
下一條:游后感:至清至敬 至廉至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