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當時還叫應天的南京,隨即開展了一項規模浩大的都城工程——建造南京明城墻,時至今年,2016年,明城墻以及已經屹立在南京城整整650周年,650 年,對于歷史只是長河中的一朵浪花,但對于人們來說,已是幾代人的興衰交替了······
南京明城墻全長35.3公里,至今保存下25.1公里,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城市城墻。每當我走在城墻下,望見城墻上斑駁的印記,心中只有泛起波瀾,一座城墻,一個城門,守護著一個城市,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他就像一個默默無聞的老人,在觀看著這個城市里的每一個人,無論春夏秋冬,歷史本賦予明城墻守衛城市的功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早已不再具備那樣的功能,而更多的成為了我們這個城市的歷史記憶和文明象征,下雨時你可以躲在城堡里避雨,大熱天你也可以躲進來避暑,但無論如何,城墻總是沒有任何索取,只是給你付出他的關照。
城墻真的老了,650歲的他已經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人,自他誕生起,就歷經這個民族的太多榮辱興衰。墻體上那斑駁的印記,傾訴了無限的滄桑,而那些觸目驚心的彈孔,更是訴說著戰爭的創傷,然而這一切都沒有使得城墻倒下,他依然矗立,依然伴隨著周遭一切,只是城墻作為一名老者,我們在享受他給我們帶來的庇護時,也應當給予他最深的關愛,畢竟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墻只會越發蒼老,我們代代人,都不應當忘記關心他。
城墻其實也青春,前些日子有一個新聞,說一對并未在南京工作與生活新婚夫妻,一個山東人一個安徽人,卻將婚紗照的取景地,放在了城墻前湖段拍攝,山水城林,波光盈盈的前湖,是南京明城墻最美的部分之一,當兩個年輕人將自己人生中最美妙的時刻,記錄在綠樹成蔭的春天的城墻邊,這一切仿佛都煥發了青春,在明艷的陽光之下,年輕人說:“要讓古老的城墻見證我們的愛情,愛情要像城墻一樣穩固”,伴著這迷人的微笑,和真摯的情感,那一刻,城墻也應當會心一笑了吧······。
無論蒼老與青春,城墻都給了我們一個真實的意義,這便是守護之心,無論對于工作,還是生活,以至愛情,我們都應當有一顆守護之心,工作中守護好自己的本職,生活中守護好自己的初心,愛情里守護好對方,同時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對于周圍,對于給予,要學會珍惜,就像珍惜這僅存的25.1公里的城墻一樣,當我們真正學會了珍惜,學會了堅守,我們的人生才會更豁達,前方的道路也會更加明遠。
城墻不語,默默之愛,城墻不言,下自成蹊,愿城墻與人們,永遠相望相守。(魯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