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到如今四縱四橫鐵路網的建成;從0.5km的鐵路展示到10萬公里鐵路干支結合、縱橫交錯;從縹緲無煙的西部到廣袤無垠的戈壁,從車水馬龍的都市到崇山峻嶺中的小鎮。東起撫遠、西至喀什、南連三亞、北抵漠河,中國的鐵路建設正伴隨著一個國家的強國之夢走向崛起。
隨著鐵路事業的蓬勃發展,中國鐵路建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讓企業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愈戰愈勇,如何讓安全文明生產成為企業發展的基石,如何使員工幸福、和諧,更好的塑造企業品牌文化,已然成為局發展之路上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然而以“講形勢、明任務、強轉型、促發展”為目標的12字方針為企業今后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加快企業變革,提高施工效率,嚴整黨風黨紀,增強人文關懷,以新四局形象,打造精品工程,筑就企業發展之夢。
奠定企業轉型發展之根
300年前,鐵路作為一個舶來品,既無施工經驗,也無先進設備,窮舉國之力修建,這靠的是勞力。
30年前,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鐵路施工也為之步入大建設時期,在不斷總結前人的經驗的前提下,中國的鐵路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這靠的是學習。
然而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固有的學習模式已不能實現企業快速發展,轉型迫在眉睫。
一把撬棍撬出一個工程,這種粗獷式施工模式已經結束,6次鐵路提速無形中提高了對于施工技術的要求。從精細化管理的出臺,到如今2.0系統的廣泛應用,中鐵四局以轉型促發展的變革已悄然開始?!盁o紙化辦公”“機械化施工”這些新型的理念慢慢在工地普及開來。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大數據庫,手機APP客戶端,互聯網云空間逐步在施工中得到應用,這不僅拉近了管理層與施工現場的距離,而且實現了移動辦公、數據共享、遠程監控等先進的管理模式。奠定了企業轉型發展之根,為企業強盛筑夢添彩。
塑造企業轉型發展之魂
“微軟”曾經流行過這么一句話:三流的企業靠人管人;二流的企業靠制度約束人;一流的企業靠文化折服人。文化不僅是企業的軟實力,更是培養優秀人才和先進制度的沃土。
從鐵道兵到鐵路工人,從小作坊式的鐵路建設到國際性的鐵路擴張,四局兒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訴說著什么是堅韌不拔,什么是勤勞勇敢。這些精神凝結成濃濃的企業文化,印證著每一個四局人在烈日,在寒冬,在暴雨中奮斗的身影;彰顯著每一個夢想背后堅持不懈的奮斗,更激勵著后來者繼往開來。
然而在快速發展的企業文化建設中,固有的文化已不能滿足企業人文之夢,轉型迫在眉睫!
以往企業文化一直以弘揚以踏實肯干、艱苦奮斗為指導思想。然而隨著十三五規劃的推進,構建和諧社會,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的理念愈發深入人心。由此可見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當下企業文化發展的趨勢。為此,我局在基層積極開展幸福項目部的創建工作,美化駐地,豐富活動、幸福員工,并以此為基點,積極開展“道德講堂”“企業大學”等一系列教育工作,一切以人為出發點,讓員工充滿幸福,讓員工富有智慧,讓員工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真正實現以人文本,打造出具有四局特色的企業品牌文化。
共創企業轉型發展之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企業在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腳踏實地,不斷學習、敢于創新,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釘子精神,在攻堅克難中形成有效的團隊合力。以點帶面,以面帶全,共創企業發展之路。
施工一線揮汗如雨的身軀,那是基層員工的奉獻,粗壯的雙手將現代化的鐵路一節節延伸;他們吃苦耐勞的身影始終是這個企業轉型發展的中流砥柱,企業的發展需要他們。
會議室里一種種施工方案的研討,那是施工管理人員的貢獻,攻關小組不舍晝夜,只為工程的推進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成篇壘牘的文件孕育著一個個新工藝新工法的誕生,攻堅克難的精神形成企業前行的航線,企業的發展需要他們。
企業大樓里一臺臺新設備的引進,一次次對外交流中的學習,一種種新理念的集成,映射著企業在轉型發展中探索、進步、成長的足跡,回首我們與企業曾共同度過歲月的崢嶸,也許充滿了坎坷與艱辛,但那是值得尋覓的足跡。以轉型促發展的理念將始終成為企業不竭的動力源泉,使新一代四局人向著夢想,揚帆啟航。(上官晉行)
上一條:活 著
下一條:轉型之際,我與企業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