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多愛竹,蘇東坡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鄭板橋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又如鄭板橋的《題墨竹圖》:“細細的葉,疏疏的節;雪壓不倒,風吹不折?!?nbsp;贊美了它堅韌不拔、剛正不阿的精神。
竹是花中四君子,竹是歲寒三友。
我愛竹,愛它春雨過后帶給我的獨特美食,愛它炎炎夏日送來的徐徐清風,愛它深秋時節萬物凋零從中那一抹蒼翠,愛它冬日大雪壓竹林的美景。
蟄伏了一個冬日甚至跨越兩個年份的新筍,在某個春日里悄悄露出來尖尖的小腦袋。這種長時期的龜速生長給他以后的長成高聳的成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贊它這種韜光養晦的豁達精神。
待春雨一下,它破土而出,長成一個個粗壯的春筍,宛若一座座迷你寶塔。這時的筍挖出或蒸或煮即成了人們餐桌上得獨特美味。我贊它這種蠟炬成灰,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
竹筍基本定型蛻變成幼竹。這個過程很是迅猛,有了前期堅實基礎的奠定,竹筍到達了它成長生涯的鼎盛期,成竹速度飛快,甚至一個晝夜能竄出1米高。我贊它這種突飛猛進的進取精神。
成竹是天然環保的材料,它是大眾握在手中的筷子,它是音樂家手里的笛子,它是老人棲息的椅子,它是文人雅客觀賞贊嘆的風景………(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