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立而春,時逢元宵。元宵節是新春佳節后的第一個月圓時分,也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在這一天,會有許多熱鬧的傳統活動,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等等,可謂是春節最歡快的時刻,漸漸地,把我拉回了充滿記憶的美好時光。
記得小時候,最愛就是元宵節,那個網絡還不是很發達的年代,春節的節目還是春晚,娛樂活動就是出去在院子里、巷子內嬉戲打鬧,悄悄拆解家里的長串鞭炮,塞滿衣兜,一個個燃放,等到家里長輩要去迎接節日燃放鞭炮時,只能是點燃那剩下的一截,在院內噼里啪啦,好不熱鬧。
我的家鄉在黃土高坡上,一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就會有一項非常隆重的慶祝活動,喚作社火表演。聽到名字,你可能以為是燃放煙花爆竹的節目,其實不然,它是一種來自于晉中大地上的民間表演,都是自發性的,漸漸行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
在元宵節當天,天還沒亮,縣域各個鄉鎮的表演者就在縣城的主要街道匯集,要在節日當天為人們獻上最美的表演。每個人都化妝扮演自己的角色,穿著特色“身份”的服裝,有漁公劃旱船,十幾條“旱船”排成一排,每條船上都有一位舞者,跟著節拍“駕駛”著船,一個裝扮老漁夫,手持船槳游走在數條旱船之間,仿佛在驅使著一支隊船前行;身著“唐僧師徒”四人和“白骨精”服裝的高蹺隊伍,他們時而玩的不亦樂乎,時而打斗在一起,演繹出“三打白骨精”情節,在節奏的帶動下,栩栩如生,仿佛還真走進了那個意境中;腰鼓對、扇子舞隊表演,整齊劃一,在有節奏的哨子帶動下,傳遞出黃土地風情;還有一人飾演兩角色的“兩小鬼摔跤”,唯妙唯俏,一人操作演繹,秀出兩個小孩在一起摔跤的情景,確實是別具一格的精彩,就連地方電視臺也會全程直播演出,成為元宵節專屬的一項慶祝典禮。行人在主要街道口自覺圍成一個小型廣場,領略這美妙絕倫的演出,不時的吶喊鼓掌。
社火演出活動一般會持續到午后,那時人們悄然散去,表演者也卸妝更衣,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慶祝這團圓的日子。他們大都是多年參加活動的長者和年齡較小的孩童,長者身姿矯健壯碩,孩童輕盈靈活,合作搭檔起來就顯得自然和諧。
元宵節的晚上,明月升上天空,張燈結彩,美不勝收,各種各樣的花燈相繼在廣場上亮了起來,威風鑼鼓隊、送吉祥、二龍戲珠等等多種樣式,吸引了許多行人前來觀賞。晚上還有一項活動就是放煙火,一般會持續一個小時左右,一個個煙花點燃,升到空中綻放,紅的、黃的、綠的、紫的,色彩多樣,照亮了深藍色的夜空,為月圓元宵夜增添了又一筆絢麗的色彩。
一場多姿多彩的元宵盛宴就這樣落下了帷幕,人們還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中,路燈幕下,相伴成了最美的畫面。也許,在幾何時,那溫馨的元宵月圓夜,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化作永恒的記憶。
上一條:用實干書寫新篇章
下一條:春節我在崗 保供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