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防控已經持續三年時間了,在這三年里,人們的正常生活、出行、社交等都受到影響和制約,更何況是有條不紊的工作生產?然而,在晉冀大地上,一條橫跨東西的鋼鐵巨龍,正在日日夜夜忙著加快運輸,這里就是朔黃鐵路。
明亮的探照燈下,一列列滿載煤炭的長龍呼嘯而過,傳來陣陣鳴笛,消失在夜幕中。在黝黑的夜幕下,或許看不到什么,打開心靈之光,慢慢走近,會發現這里有一群可愛的人,朔黃運輸分處的運輸人堅守著屬于他們自己的那一份職責和使命。
朔黃運輸分處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在疫情防控這三年穩步實現了運輸量的記錄刷新,這些離不開一直默默付出的機務乘務員。乘務員是運輸生產中的關鍵崗位,疫情來時,他們臨危不懼,放棄了節日期間與家人的團聚,身披那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防護馬甲,挎上屬于乘務員特有的執乘包,登上了只有幾平米的司機操作間,手指眼看,標準化作業,平安順利的完成每一趟運輸任務。
2021年10月,朔黃分處落實國家能源保供工作的決策部署,在打好疫情防控戰的同時堅決打好能源保供攻堅戰,在萬分緊急情況下,把段備的9臺韶四改機車全部整備上線,取名為保供機車。面對能源保供任務的艱巨,機務部門開拓進取,壓縮外段駐班10小時休息時間,采取下行2+0模式,創新A+B執乘,以保障乘務員的供應。正是這種頑強的拼搏勁頭,在當年12月創下了月運量424萬噸的記錄。
時間推移,又是一年能源保供時,疫情依然籠罩在朔黃分處的城頭。還是那熟悉的場景,機務人又穿上了防護服,拿起了消毒液。他們克服了沒有外賣、沒有快遞、沒有純凈飲用水的困難,處于重點關注、重點觀察的形勢下,他們上、下班固定路線,不能與任何人接觸,家近在咫尺不能回,卻仍然奔波在這條忙碌的運輸線上,為能源保供貢獻著力量。
夜已沉寂,仿佛那呼喚應答的聲音就在耳邊,列車的頭燈照亮前進的軌道,一次次手指眼看標準化,一聲聲響亮清脆的應答,他們走過了山區,穿越了隧道,來到了渤海平原,黎明的曙光已經在東方的日頭偷偷招手,是的,那就是希望,疫情防控下的鐵路運輸,依然是矗立在太陽下不變的堅定磐石!
上一條:黨的二十大下的自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