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總是有些失眠,試過了各種方法,最終決定找兩本書看,想來那份書卷氣是可以安神的。只是要讀什么一時摸不著頭腦,經史子集自然是比較費神,雜志報刊、網文雞湯讀來也是沒什么滋味,思來想去間,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句“賤賣海張五”,這不是馮老的《俗世奇人》嗎?天津衛的那條市井老街又開始熱鬧了。
晚清光緒年間,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五方雜居,往來性格迥異,水咸土鹽,風俗習慣強悍,于是產生了各種怪異人物,既在顯赫上層,又在市井民間。馮驥才老先生博聞強記,以半文半白的精短文字撰述了三十六篇人物傳奇,字里行間刻畫著當地獨有的社會風貌,頗有“三言兩拍”的筆意。
“張王李趙劉,眾生非蟻民,定睛從中看,人人一尊神?!?/span>
身在俗世,卻有奇人。本是鬧市間打把式賣藝的俗人,一個個游走在生活的鋼絲繩上,卻偏偏憑著手中的那只瓢,從天津衛這汪池水中盛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瓢水。像看病必須先收七塊銀元的蘇七塊,假刻板、真性情,憑著自己的規矩立了家業也贏了名聲;刷墻不留一點白漬的刷子李,一襲黑衣像是與白漿較勁,“刷子刷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的透亮,白的清爽,手臂悠然擺來擺去,好塞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極是好聽。”把求生的活計硬生生練成了一門藝術;還有只認牙的華大夫,藝高膽大的泥人張,如癡如醉的狀態不僅僅是那個時代工匠精神的體現,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把這市井生活的煙火氣,偏偏活出了自己的精氣神兒。
“天津這碼頭太大,臥虎藏龍,能人大都死在了能耐上?!?/span>
雖是奇人,卻在俗世。手藝人練就一身爐火純青的本事,街巷上的招牌一掛、彩旗一飄,這名號算是響了,可這世上熙熙攘攘,總歸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長江后浪推前浪,若是看不透這一點,整日里逞強好勝、貪名圖利,莫說虎視眈眈的同行高手,就是左鄰右舍也會心生怨嫌,失了德,也就失了人心。像文中的“藍眼”,任何假畫都逃不過他的那雙眼睛,但偏偏栽在了別人專門羞辱他的局里,最后卷鋪蓋離開了鋪子,天津古玩行再沒有他這一號。吃了虧,他是活的明白的。
馮老在《俗世奇人》中移植了相聲的語言藝術,于詼諧中講述人物故事,籠罩上了一層“津味”色彩。文中三教九流褒貶不一,在細節處見道行,婉轉間見諷刺,直通讀者內心,卻未曾蓋棺定論。
“以往,他人也為俗世奇人畫過插畫,畫的不錯,但別人畫的是他們心里的俗世奇人,我畫的是我的?!?/span>
上一條:我想把2022的第一縷陽光給你
下一條:2021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