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于父輩的紅色情結,晉察冀地區的孩子自幼便對革命圣地有著別樣的向往:紅色故事里的刀光劍影暗藏著多少驚心動魄,又是誰的運籌帷幄讓寂寂無聞的村落綻放出歷史的光芒。而這不得不提的一個地方便是西柏坡,河北平山縣的一個小山村,卻是新中國走來的地方。
西柏坡地處華北平原和太行山的交匯處,在一片向陽的馬蹄狀山坳里。三面環山、一面環水的地理優勢使其進可攻退可守。滹沱河泮稻麥兩熟,地廣糧豐,聶榮臻元帥曾說過:“平山縣可稱得上是我們晉察冀邊區的烏克蘭?!?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指揮了馳名中外的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故有“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中國命運定于此村”的美譽。西柏坡以其獨特的貢獻彪炳于中國革命史冊,豎起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
我與西柏坡的初識是在大學的思政實踐課上,沿著崎嶇狹窄的小路拾級而上,幾座簡陋的農家院子便是七屆二中全會的舊址。低矮不甚透光的土屋里,黨中央以169封電報指揮若定,克濟南,定遼沈,圍平津,下淮海,收南京,一舉解放了全中國?!皠毡厥雇緜兝^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毛主席的號召猶在耳側,提醒著每一個新時代青年要頭腦清醒、目光遠大,要有勝利者圖強自律的精神。天下最大的烈火總是由最小的草梗點燃,世上最厚重的文物總是出自無字的曠野。
或許是國人骨子里的紅色基因與浪漫,如今大學畢業的我兜兜轉轉又一次回到了這個充滿革命色彩的地方——西柏坡車站。紅日初升,承載著大山的呼吸與脈搏,我的心再一次沸騰起來。這個保障冀中地區能源供應、溫暖萬家燈火的車站,依舊在傳承著西柏坡紅色站區“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從蒸汽時代一路走來,爭分奪秒,深挖運輸潛力;防寒治汛,安全保駕護航;精益求精,時代引領創新。兩萬噸運載擔使命,二十年風雨鑄匠心。
久別重逢,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陌生,我迫不及待向這里的一草一木重新介紹著自己,不敢錯過每一個角落。把信仰融進每一滴青春的汗水,和車站一起賡續這份紅色的傳統,冬陽初照,滿霞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