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未成為蒸汽機車司機,有些遺憾,但也與蒸汽機車有著不解情緣。因為我曾是蒸汽機車司爐工,也可以稱之中國末代司爐。蒸汽機車在我們眼前已逐漸的消失,蒸汽機車時代已成為一段歷史,在那漫長的蒸汽年代,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之付出了火熱的情懷。
1995年,時年18歲的我來到鐵四局新運處機輛段,當時京九鐵路剛剛建成,正直臨管運輸,我和一幫同學分配到衡商線蒸汽機車上做司爐工。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蒸汽機車的時候,就被那漆黑的車體,碩大的紅色車輪,厚實的車身震撼了,這龐然大物怎會在鋼軌上跑的如此輕松呢?
蒸汽機車司機室不大,到處都是各式各樣的閥門,有上水的、放水的、送風的、還有發電的!汽門、手把和閘把子都在司機那邊,司機室左右有兩個座椅,那是“大車”和“二車”的,我這當伙計的座椅是挨著司機室門的兩個小折疊椅。正前方有一個大大的爐門,后面還拖著煤斗和水柜。那帶T型把的鐵鍬、長長的火鉤子、還有一把短粗的搖爐杠,就是我常常在不足3平米的司機室內翻來覆去擺弄的主要工具。
蒸汽機車燒火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絕技,不僅要手腳配合好,還得掌握好鍬法。踩爐門似蜻蜓點水,左腳一點,兩扇爐門輕輕打開,隨之一鍬煤呈扇形撒開,被吞進爐膛,腳尖一松,爐門關上,又是一鍬伸向黑黑的煤斗。平鍬、轉鍬、各式花鍬,就這么左三鍬、右三鍬、不緊不慢再三鍬,烏黑的煤塊隨著爐門的一開一合,被一鍬一鍬的投入熊熊的火膛,淹沒在火海,化成了源源動力……
燒火閑下來時,我喜歡壓開爐門看著爐膛里的火焰,師傅么總是不讓看,說傷眼。但是總是有一種沖動讓人忍不住,看著那爐膛里伴著呼嘯聲的熊熊火焰發出熾熱的白光,那才是真正的爐火純青,再看著那平整的簸箕形火床,那就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不禁有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一說起來,什么都是技術活,火鉤子也不列外。它是用來整理爐床的,有了它把那些壓焰的焦砟捅開,爐火就會更加旺盛,但是輕易不用,因為用不好會讓整個爐床結上一塊板板的大瘤子,那燒起火來就費勁了?;疸^用完后要想在放進火鉤筒,那也不是簡單活,狹小的司機室里想讓近三米長的火鉤調個頭那是很難的。每次用完后都是戴著帆布手套,抓上一把厚厚的、用水浸濕過的棉紗,握住燒的快發紅的火鉤頭,順手一抽、身子一閃,唰!手中棉紗冒出一縷淡淡的煙氣,一陣金屬間的摩擦聲,火鉤子瞬時直奔火鉤筒。那身姿,帥!
老水新汽,爐活火旺!一切準備工作完成后,出發!汽笛一聲長鳴,長長鐵龍緩緩起動,車前兩側氣缸排水閥內噴射而出的潔白蒸汽,將巨大的機車包裹于濃霧之中,車頂冒出的濃濃煙霧直沖云霄,轟...轟...轟...時而噴出個大煙圈,蔚為壯觀。車速不斷加快,從煙囪發出渾厚的轟轟聲已經變成了短促的突突聲,并也在不斷地加快。此時的我鏟煤、投煤的速度也不斷加快,時不時看看氣壓。隨著大車鳴示的開、關汽信號,時而拉上水泵上水,時而打開送風器通風。上坡撅屁股、下坡猛搖爐,忙的不亦樂乎,很快便大汗淋漓,渾身濕透。
經過一路的上坡、下坡,燒火、搖爐我和二車輪番上陣,渴了,舉起那很有個性的“王八”背壺,讓大口大口的水流沖撞著喉結,真爽!仰頭牛飲后,扶著車門邊的安全鏈,倚著車門,擦拭著順著那張黑臉上淌下來的黑色汗水,吹著涼風,望著遠處山、水、村莊漸漸向身后掠過。偶爾,會看到外面在田地里勞作的人們冷不丁被“嗷”的一聲汽笛聲嚇到的表情,再看到被噴出的蒸汽驅散的驚恐的羊群,我就會得意的笑起來,——雖然是笑起來只能看到兩排白牙!
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司機室里燈光弱弱的,坐在車門旁的小折疊椅上,翹起二郎腿。透過煙囪里冒出的陣陣白色煙霧,看著夜空中時隱時現的點點繁星。聽著紅色巨輪敲擊鋼軌那富有節奏的音響,更是有著說不出的愜意!
完成一趟運輸任務后機車入段,蒸汽機車和我都好像剛從戰場上下來喘著粗氣、灰頭土臉。搖爐、清灰、給油,上煤、加水、投藥……一切整備作業過后,拿起棉紗將那滿是煤灰、油泥的車體、動輪、搖連桿擦拭的黝黑、鮮紅、錚亮。此時的蒸汽機車靜靜地,不再是鐵路線上飛奔著的脫韁的野馬,而更像一個吃飽喝足、洗干凈、睡著了的孩子,時不時有一股小小的、細細的蒸汽冒出來,更似熟睡的孩子發出的的夢囈聲,輕輕地、柔柔地……
現在,當我們駕駛著和諧大功率電力機車,在接觸網下輕松的提著手柄,牽引著浩浩蕩蕩的兩萬噸重載列車,看著高架橋上不時飛馳而過的高鐵動車組,處處都是高效、節能、環保、現代化。而那濃濃的煙霧、烏亮的煤塊、灼熱的爐床、司機室暗暗地燈光,那震撼的汽笛聲、鐵鍬鏟煤的沙沙聲、清脆而有節律的爐門撞擊聲,那搖連桿帶著動輪高速運轉的動感,還有那晃得我無法站穩不得不用之來當支撐的鐵鍬……這一切的一切只能是在夢中回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