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入伏第7天,內蒙古赤峰市氣象臺連續三天發出紅色高溫預警。攝氏40度的高溫,考驗著集通鐵路復線改造工程的建設者們 。
上午7點30分,行車調度下達線路區間封鎖令,中鐵四局集通項目部近百名施工人員在隊長李偉帶領下,有條不紊、快速進入K621+871頂進涵作業區域。1981年出生的李偉,2003年畢業于中鐵四局襄樊技校,在施工一線爬滾摸打了10多年,從班組長晉升為隊長?!霸l,你帶人負責扒道砟。陳向軍,你們班組負責插鋼枕、安裝鋼便梁。呼格吉勒圖,你們負責松解、緊固螺栓……”。作業現場,李偉有條不紊指揮各班組進入作業崗位。高緯度地區的太陽輻射特別強,盡管還不到8點,測溫計測試出軌道溫度已達40度?;鹄崩钡奶枦]遮擋地炙烤著工地上的作業人員,在工地來回走動指揮的李偉,頭戴安全帽,手拿對講機,時而站在軌道上,時而蹲下丈量待插入鋼枕的間距,橘黃色的防護服已經濕了一大片,豆大的汗珠從安全帽里,順著臉頰滴下?!绊斶M涵施工,是既有線不中斷行車的狀況下,開挖鐵路軌道下路基,然后將預制好的框架箱涵頂進到開挖出來的工作坑?!?nbsp;李偉一邊擦汗,一邊向筆者介紹說?!按舜问┕さ膋621+871頂進框架涵為連接路基兩邊交通便道及排洪而設。涵凈高3.55米、長12米,混凝土方量達83.6立方米。完工后,農牧民包括小型車輛穿越鐵路就不用發愁了,咱們在修鐵路的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做貢獻?!?span id="_baidu_bookmark_end_24" style="display:none;line-height:0px;">?
負責扒砟工序的袁衛,是作業隊副隊長,也是線路施工的“老把式”。25米長的作業區段,50多根枕木孔的道砟,老袁帶領12名員工頭也沒抬,揮動鋼叉,狠勁的扒,20分鐘就清理到位。雖然大汗淋漓、渾身衣服濕透貼在身上,但老袁仍穿著長袖、長褲?!罢炱貢裨谔栂?,哪敢穿短袖?曬得脫皮,可疼呢?!奔以诎不招?、46歲的袁衛,邊說邊拿起水壺咕咚咕咚大口喝起來,一上午,他就要喝4-5杯水。衣服濕了干、干了濕,下擺泛出白色的鹽漬。已經習慣了在高溫天作業的袁衛說,他不怕天熱,比熱天更難熬的是想家。好在開展幸福項目部建設,荒僻的工點也連上了網絡,下班回到宿舍,打開視頻,同老婆孩子聊上幾句,盡管每天翻來復去就那些家常話,但思鄉之情也就慢慢壓下去了。
兼職群安員、外號“陳婆婆”的陳向軍,干起活來可是條硬漢子,他帶領一組人負責鋼枕的插入和鋼便梁的安裝?!耙欢⒁欢?,隨著響亮的號子,37根3米長、重700多斤的鋼枕,在陳向軍等人的使勁拖拽下,從間隔開的的水泥枕中,穿過鋼軌。沒有片刻耽誤,大家迅速蹲下身子,安扣件,緊螺栓,將鋼枕和軌道兩邊的縱向鋼便梁連接起來。全憑這臨時搭架起來的鋼便橋梁在軌道上承重,既有線才能不中斷行車,開挖出一個穿透路基的大口子。陳向軍是外聘勞務工,因工作認真,干活賣力,技能提高快,被項目部聘為班組長。同陳向軍搭檔干活的是當地蒙族漢子呼格吉勒圖,兩個人拿著專門緊螺栓的丁字拐,飛快地扭動著。工地上,沒有片刻清閑,也沒有片刻清涼,汗水滴落在道砟上,瞬間便看不見了。“我就是巴林右旗本地人?!眲e看是蒙族人,呼格吉勒圖講的一口流利的漢語?!半m然我只是一名不起眼的筑路工,可這經過家門口的集通鐵路,是我自己參與建成的。想著以后會有好多親戚朋友坐火車路經這兒,路過我曾經干過活的站點,心里就著實高興,特別有成就感?!?nbsp;呼格吉勒圖樸實地說著,布滿了汗珠的臉龐露出了笑容。高溫下堅守的筑路工,用質樸的選擇,闡釋了純真的職業精神。
上午8點50分,施工進入了酣戰,回填道砟聲、電動扳手緊螺栓作業聲、吊車、挖機作業轟鳴聲交織在一起,現場人頭攢動,忙而不亂,紛繁有序。安全巡查人員聚精會神地觀察每一個作業環境,確保萬無一失。9點10分,現場作業進入尾聲,各班組負責人清查作業面,回收機具材料,組織施工人員撤離。陽光炙烤下經過2小時高強度體力活,大多數施工人員臉上露出了倦容。經監理和業主工作人員對線路驗收后,9點20分駐站聯絡員報請銷點,線路提前10分鐘開通。
全長944公里的集通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鐵路網的組成部分,是中國北方地區重要的煤炭運輸通道,正在緊張施工的復線擴能改造工程按國家I級鐵路標準建設,建成后全線提速運行,將成為連接東北、華北、西北地區的客貨運快速主干通道,對促進內蒙古中東部地區與中國東北、中原地區的經濟合作交流具有重大意義。(孫憶林)
稿件錄入:集通項目部 責任編輯:高溫下的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