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 小時候,不僅經常乘坐旅客列車,還坐過軌道車、貨運列車及軌排工程車之類的車。有時候,為了趕路,順道的火車頭都視為交通工具。然而,印象最深的,大概要算“美齡號”了。
初識“美齡號”,是在1979年的冬天。我所在的鋪架隊正在皖贛線甲路段鋪軌。一天早上,班前點名完畢,班長吩咐我留在家照顧腳脖子扭傷的老工人張同華。說是老工人,實際上才四十出頭,是1958年從山東來的煤礦工人,一米八的個兒,四方臉,干起活來喜歡光著膀子,渾身曬得黑油油的,下班沒事還愛喝兩口,三杯酒過后,話便多了起來。因他個子高,睡下鋪怕磕了頭,所以分鋪時他在我的上鋪。這腳不方便了,我就換到上鋪去了。大伙兒上班一走,我便攙著著他一拐一拐地到保健站治腳。打針、吃藥,再貼上膏藥后,似乎有了療效,張同華頓時有了精神,回宿營車時也不用我扶了,一個人慢慢沿著路基邊沿走在前面。走著走著,張同華停下來了,我趕緊跟上去,只見他雙眼盯著不遠處軌道上的一節車廂,自言自語地說:“又見到它了,又見到它了?!蔽矣悬c不解,這節車廂好像新掛來不久,與我們住的宿營車外表上沒啥區別,只是窗戶上窗簾擋得嚴嚴實實的,看不見里面啥模樣。
中午吃飯時,張同華兩盅酒下肚,便打開話匣子,聊了一段難忘的往事。那是1967年文革期間,張同華所在的三處五營修成昆線來到云南沾益。有一次,他們工班正在沾益車站站臺養道,抗美援朝渡過江的老隊長指著站臺邊一節墨綠色的車廂說“這輛叫公務車,里面可漂亮了”?!吧督泄珓哲??”張同華好奇地問道?!肮珓哲嚶?,就是首長開會辦公用的?!崩详犻L給手下沒開過眼界的一幫小伙子擺開龍門陣?!拔揖蜕先ラ_過一次會,里面的設備可好了,有不少洋玩藝兒。聽說,過去是蔣介石老婆宋美齡乘坐的專車?,F在,鐵道部撥給咱局,改裝后作為公務車跟隨我們南征北戰,算是戴罪立功嘍。”老隊長吸口煙接著說:“也有人把這車叫做美齡號。”老隊長幽默地笑著說:“美齡號有歷史問題,已成為造反派砸四舊的目標啦。這不?拉到我們工地上避難來了?!标犻L一席話,撩得童心未泯的張同華心里癢癢了。中午,趁公務車管理員下車買飯,張同華悄悄地蹬上了“美齡號”。公務車分為兩部分,一頭是一間間包廂,像客車上的軟臥,另一頭是會議室。因隔得太遠,沒看清里面有啥,推開第一間鍋爐房,張同華看到的是一個黃澄澄的俄式茶炊,儲藏室堆滿了一塊塊劈柴。摸摸過道邊上的燈座,竟是銀質的,張同華不禁暗暗吃驚:怪不得造反派盯上了“美齡號,是不是想渾水摸魚撈一把啊? 畢竟未經允許,擅自入內,張同華不敢多呆,趕緊退出。兩天后的晚上,張同華和工友們來到站臺上散步,黑暗中傳來一陣陣爭吵聲。在好幾個手電筒的照射下,張同華看見公務車門口站著一個鐵路上的造反派和兩個地方上的紅衛兵,與阻擋他們上車的公務車人員拉拉扯扯的。工地上的兩個“走資派”也想趕到車門口來,但被六七個紅衛兵圍著,動彈不了。張同華等青年工人三步并作兩步擠到公務車門口,仗著自己身強力壯,紅五類出身,把幾個紅衛兵一掇多遠。造反派戰士和紅衛兵看對方來了援兵,都是年青氣盛的小伙子,自知不敵,便罵罵咧咧地回縣城搬救兵去了。聞訊而來的老隊長一看不妙,趕緊向上級打電話匯報。沒過兩小時,上面調來火車頭,乘著黑夜,把“美齡號”拉走了。第二天一早,一大群氣勢洶洶的紅衛兵小將來到車站采取“革命行動”,發現“美齡號”不見了,大失所望,問了半天,連鐵路上的造反派也說不出個究竟。幾個領頭的為了泄憤,把工地上的一部電話機和幾個暖瓶砸了后悻悻地拉著隊伍走了。風頭過后,因張同華護車有功,老隊長才悄悄告訴他:“美齡號”已拉到120公里外的土城站去了。
修完成昆線,張同華從三處調到新運處,與美齡號一別就同年12月,我調到段部。上任第二天,隨教導員到鋪架段工地參加處里開的一個會議,會場就設在“美齡號”上。一上車,先來到會議室,會議室大約占全車的三分之一,約有2丈長、4尺寬的大會議桌,周邊放著重10多把高背椅。桌子好像是橡木做的,一看便知有些年代了。會議結束后,我仔細觀察了一下“美齡號”。順著會議室往里走,是6間包廂,每個包廂里有2上2下4個沙發床。我進去坐了坐,軟軟的,非常舒服。再往前走,分別是廚房和衛生間,鍋爐還在,但俄式銅茶炊卻不見了,換上的是普通小茶爐。仔細瞅瞅墻上的壁燈,已經換成銀灰色的鋁質燈座。看來,“美齡號”在文革中也在劫難逃。走到車門口,看到銅質的車踏被踩磨得锃亮,上面刻著一些我不認識的外文,似乎在訴說著自己滄桑的歷史。
后來,好幾次出差到處、局機關,請教幾位老鐵路,打聽“美齡號”的來歷。據說這是從鐵道部車輛局來的信息:這輛公務車的確是30年代從美國進口,供宋美齡專用。但文字檔案已在文革中散失,無從查尋。
十年前,“美齡號”還停放在八分公司的專用停車線上。據說現在已被捐獻給鐵道博物館。在經歷了八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后,我想這應該是它最好的歸宿了。(孫憶林)
上一條:中鐵四局第一醫院的點滴記憶
下一條:難忘胡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