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四局黨委以建局六十周年為契機、將部分中鐵四局人的回憶和記述文章編輯成的《記憶》真是一本好書,值得每一個中鐵四局員工仔細地閱讀,更值得大家好好地保存。
局黨委書記張河川、總經理許寶成擔任總監制,說明了編輯出版《記憶》得到了局、各子(分)公司黨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此書的作者既有抗美援朝的老戰士;也有剛剛邁出校門步入社會的新員工;既有身處企業決策層的領導干部,也有從事現場施工的普通員工。沿著中鐵四局六十年誕生成長到發展壯大的脈絡軌跡,從三百多名作者一篇篇簡短、樸實的回憶及記述文章中,我們知道了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清川江“咽喉”保衛戰,明白了六十年代國家大西南三線建設,理解了七十年代援建坦、贊鐵路國際主義的涵義,回到了八十年代參建皖贛鐵路的青春歲月,體會到九十年代中鐵四局在企業改革和轉型中承受壓力和艱辛,從而更珍惜新世紀十年難得的鐵路大發展機遇??梢哉f,從建局初期的人拉肩扛大集團作戰,到今天的高科技機械現代化施工,中鐵四局誕生成長發展壯大的六十年就是一段輝煌的、不平凡的歷史。
應該說,中鐵四局六十年的歷史本身就是一本由所有中鐵四局人用生命、用青春、用勞動和汗水書寫的有著特殊意義的書。在這本書中,我們每一個中鐵四局人都在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書寫精彩的故事,成為各自故事的絕對主角,而所有中鐵四局人則是在共同書寫宏大的故事,并最終將中鐵四局這本特殊意義書中的故事繼續精彩地演繹下去。中鐵四局的前輩將光榮的歷史留給了我們,我們更要將新時期企業發展的輝煌留給后人,這是我們這一代中鐵四局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參加工作的中鐵四局普通員工,在近三十年的歲月里,我先后參加了皖贛、商(漯)阜、大沙、宣杭、大京九、大萊龍、合寧、張集、集包線的建設,可以說我們這一輩人,曾經的青春張揚,幸福多于痛苦,而今的中年負重,責任大于付出,我們已經將自己生命最美好的時光留在了中鐵四局,留在曾經戰斗、生活過的各條鐵路線的施工工地,我將自己入路最初一年在新運處(現八分公司)宣城工務段胡樂領工區的工作經歷和近年來參加張集鐵路建設的感受寫成了兩小段文字,有幸被收錄進《記憶》一書中,感到莫大的榮耀。一本《記憶》喚起了我們很多曾經歲月的美好回憶,同時提醒我們更加珍惜中鐵四局的光榮傳統,為企業今天的發展和明天的輝煌而不懈努力。
我自豪,我是中鐵四局員工。(王學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