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二零一二年正月初六晚飯時,一起在鄭州地鐵工地值班的職工和家人們說說笑笑,話題漫無邊際,談興正濃時,我隨口說了一句,吃完飯我們到洞里走走,散散步,正好明天上班了,順便看看里面的情況。剛說完,第一個響應的是我女兒,一個15歲的高中二年級學生,喜動不喜靜的小女生。一時間,飯局很快結束。抄上兩個手電筒,我一家三口、羅鈞一家三口、田學強、劉洪江一行八人,轉身就出了門。
我們由中原東路站軌排基地西門進,只見路燈下兩臺龍門吊高高地聳立在空曠的軌排場西頭,像兩個鋼鐵巨人把守著大門,頂風傲雪,威嚴肅穆,巋然不動。女兒用手電筒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來回照了好幾遍,嘴里念叨“中國中鐵四局集團”,“老爸,這是你們的啊,這么高的是什么???”,女兒顯然對這兩個龐然大物發生了興趣。
“不—知—道—吧”我故意拉長聲音說,
女兒一見我賣起了關子,雙手摟住我的胳膊,一邊搖著一邊問,撒著嬌。我這才一字一句地說:“這叫龍門吊,是我們的寶貝”,一邊走一邊指著場地兩邊堆碼整齊的東西說:“你看,這是鋼軌,這是短枕,這是扣件,拼到一起叫軌排,還有這鋼筋,這軌道車…看到沒有,所有這些都要用龍門吊放下去…”,“哎,爸,什么是軌道車???”…
不覺中,我們來到了軌排井口,沿梯而下?!?,2,3…”羅鈞兒子一階一階地數著,我說“數得不錯,一共有16米深,有五層樓那么高呢”。下到底層,路燈的光線就弱了,我跺了跺腳下對身邊的女兒說:“這是澆筑好的整體道床,這就是地鐵,以后‘火車’就在上面跑”, “stop,stop”女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做了個暫停的動作,彎下腰用手摸了摸鋼軌,“哦——”女兒似有所悟。
“注意腳下,前面是道岔,不好走”,我提醒大家。“爸,什么是道岔?”女兒聽說由前面折回問,我借助手電筒的光柱邊指邊解釋道,道岔能讓火車從一股道轉到另一股道,一般在車站才有。
走著走著,老婆指著地鐵鋪軌車問是干什么的,我又從軌排下井,到地鐵鋪軌車走行軌,再到地鐵鋪軌車如何鋪軌…說了一遍。
沿洞一直向西走,手電筒的作用越來越大了(春節放假,從安全和節約角度考慮,洞內停電)。走出岔區,腳下的路好走多了,兩個孩子一溜煙就不見了。兩個孩子帶走了一個手電筒,只留下一個,我們剩下的幾個走在了一起。我看著腳下對身邊的羅鈞、田學強和劉洪江說:“底板上的浮漿太多了,要抓緊請中鐵一局清理啊,要不開工了我們啥也干不成!”…走著說著,說著看著…只聽女兒的聲音,“爸,怎么上去???”,無意間我們已由中原東路站到了鄭州大學站,將近一公里。
上到地面,兩個孩子有猶未盡,女兒發表感慨:“我現在終于知道鋼鐵是怎么煉成地鐵的了!”“爸,我明天穿你們的工作服、戴安全帽到這照張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