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處于逆境情況下作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英國教授貝弗里奇的話深刻導出了“壓力”這把雙刃劍的寓意。
人之所能,是相信能,企之所興,由人所能。筆者認為,正確認識企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壓力,認真分析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挑戰機遇,在困難壓力面前,樹立克服壓力的信心、培養挑戰困難的決心,審時度勢,主動出擊,自我解壓,尋求杠桿支點,變壓力為動力,挖掘隱形潛力,滋生活力,形成對企業長遠發展一種向上沖擊力,練就個人成長逆境中一種頑強拼搏力,從而給企業發展或個人成長帶來新的機遇和活力,立于不敗之地。反之,如果我們不能正視壓力,被其氣勢所壓倒,在壓力面前,彷徨失措,頓失勇氣,甚至于迷失方向,在困難面前消極妥協,主動繳械,坐等“柳暗花明”,空想“漁翁之利”等脫離實際的虛渺救世主出現,那就只能應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客觀規律。
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面對“亡國”的壓力而不言敗,樹立超凡的勇氣和意志,臥薪嘗膽,終成大業。貝多芬在20多歲時遭遇雙耳失聰,給一個研究音樂的人帶來壓力是無可厚非的,可他憑借非凡的毅力勇氣和堅定的信心,成為了著名的作曲家。
聯系到四局企業過去的一年中,在鐵路基建硬著陸特殊環境下,正確面對基礎設施投資降溫、鐵路建設市場急轉直下、在建項目資金不到位、安全質量形勢嚴峻以及海外市場不確定因素等諸多壓力,認真分析國家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看好宏觀經濟的發展勢頭,充分利用企業在幾十年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經濟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大力發揮海外經營規模優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緊緊圍繞提升企業發展質量一個中心,順勢而動,直面挑戰,重點拓展非鐵路、海外、投資三大市場經營,實現了在市場緊縮中的有序轉型,取得了在壓力眾生下的穩步發展,獲得了在同行業評比中的施工生產(股份公司排名第一)、市場轉移(在安徽省排名第一,在股份公司排名第二)、信用評價(全國80多個鐵路建設領域參評企業中唯一一家連續十三次獲A類企業的單位)、經濟效益(股份公司基建板塊的二級工程局中位列第一)、安全質量、創先爭優等多方面的巨大成就。
總之無論是企業的發展,還是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壓力”的存在都有其本身的雙刃面,只有經過困難逆境的磨礪,歷盡歲月的苦寒,才能在逆境中崛起奮進,在壓力下永保不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汪澤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