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情深的故鄉,故鄉里有每個人生活過的老巷,老巷與童年又都是人們最美好的回憶。這種回憶像經典的老歌時?;厥幵诿總€人的耳畔。
走進老巷,看到那年久的槐樹,不禁讓我想起兒時的些許童趣,想起與伙伴們打鬧嬉戲的場景。90年代,農村的生活條件還不算富裕。老巷分東西兩排共十八戶,青色的瓦房沿道路兩旁排列。這些瓦房與現在巷子清一色的平房相比顯得恬靜而清爽。時光飛逝,小輩們已經長大,長輩也步入了人生的黃金階段中老年;當時一塊玩耍的伙伴們為了生活而各奔東西。但當年的童趣變為一種影像飄蕩在老巷的角角落落。
十幾年前的老巷生活給我感覺猶如黃土地般灑脫、自在。與現在從“席夢思”長大的小孩相比,我們那時可以說是從“泥巴地”長大的。巷子的南邊是土塬,北邊2公里莊稼地外有條小河。這兩個地方對于我們這幫不懂世事的孩童來說,可謂人間天堂。夏日里不管天氣多炎熱,一幫人或南上土塬,或北下小河。定要玩它到天黑才肯回家。除了這兩地方,最長待的就是巷子里了。每到放假,就是孩子們天堂,大人們地獄的時間。三五成群自發在一起,開始玩著現在已經漸漸消失的兒童游戲。那時巷里經??陕牭健按蚣埌棽A?、玩卡片、滾鐵環”的聲音。巷里但凡有個沙堆、土堆的,也就自然成為我們戰斗的根據地,一定會將它夷為平地才肯收手。在老巷里隨處可見這些充滿童真的游戲場景。
當時的城鎮化建設步伐不是很快,農村人大多也都在家務農。那時我記得大人們的主要生產活動除了在地里勞作,有些家庭也養了些家蓄。雖沒太多經濟來源,人們生活也很是安逸。夏日的傍晚,忙作一天的人們聚集在槐樹底下,或縱古論今,或拉拉家常,或是自發的吼上一曲秦腔。這樣的場景真是美哉、妙哉。綠茵之下,陣陣葉香,除了樹上“沙沙”鳴叫的嬋,沒人留意這是炎炎的夏日。相反感到些涼爽。映射出好一派舒適的田園景象。
除了這些熱鬧而溫馨的場景,最讓人記憶猶新的是巷里的人。巷里人淳樸、勤勞、善良。一家有事萬家幫。記得有一次隔壁家養的小牛不慎掉進巷子南頭廢棄的井里,各家男女有的拿繩,有的拿鐵鍬。一陣緊張后,小牛被順利救出。還記得那年發生了地震,有的家庭房屋時間久遠,避震能力減弱,熱心的巷里人騰出空房間供他們居住。巷里家與家之間相處也十分和諧。你家做好飯了,會喊喊他家;這家人忙沒空照顧小孩,其它家庭也會自愿幫忙照看。大家都覺得一個巷子里的都是一家人。這樣的巷景用“遠親不如近鄰”形容在合適不過。
巷子雖然在一天天變老,但巷里人想出人頭地的觀念依舊不變。在當時,長輩們對晚輩早已開始繼予厚望,對孩子們的學習尤為重視。學習時,讓孩子們都在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家,有助于及時解決問題。而大人們通過對孩子講學習才能有出息,講傳統的中華文化,激勵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巷里人不但追求現實生活的恬靜,更是暢想美好的未來。多年過去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為能掙更多錢,能讓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開始四處奔波。往昔的老巷瓦房已經成為回憶,換來了整齊排列的鋼筋混凝土平房。每到過節,巷里的汽車多了,巷里人大多也已出人頭地。有的成為老板,有的成為教師,有的是大學生。老巷開始呈現出新的景象,相比以前豐富的精神生活,現在物質上也都得到了滿足。這也是老巷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兼顧的表現。
老巷的景感動,老巷的人感人。它不僅是一個人生活過的地方,它更是一種回憶,一種精神?,F在好多老巷的幽靜淳樸的氣氛被快速發展的經濟活動影響著。現代人生活越來越好,節奏越來越快。可以說不缺物質的東西,而缺的是老巷精神。讓我們放慢腳步,回想我們的老巷,回想那恬靜舒適的氣氛,讓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同步。讓老巷精神長青。
夕陽西下,余暉漸漸消失,晚霞初上,染紅半壁西山。老巷猶如一壇老酒,回味它讓人如癡如醉。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我從內心深處開始對老巷心生敬仰。(管龍)
上一條:隨筆:堅守崗位最可愛
下一條:散文: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