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何時,中性筆的普及讓“硬筆書法”成為夕陽產業。也說不清是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又變成了電子化的一代:電腦打字、手機短信,不再看字寫的好看與否,標準的宋體、楷體任君挑選。提筆研墨的時代已經悄然淡出了我們的生活,再用鋼筆寫字,便有種懷舊的嫌疑。
想到“懷舊”二字,思緒便忍不住延伸,一直延伸到我的少年時代。一支藏青色的英雄牌鋼筆、一瓶藍黑墨水便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
小學三年級,語文老師要求我們換下鉛筆,改用鋼筆。鋼筆比鉛筆重了許多,初用時感覺不習慣。字體歪歪斜斜總達不到要求。老師后來的一句話讓我記到現在:橫平豎直寫字,方方正正做人,不要把寫字當做寫字。當他是一個人,橫是肩膀,平了才能挺胸,豎是雙腿,直了才能抬頭,人要站直身,挺起胸才有精神。
再后來,中性筆流行了起來,語文老師卻總不讓用。問其原因的時候,她說中性筆筆尖是圓的,像個滾珠,寫字不費力,也就省了你的手力,可是字的力度也減退了,鋼筆尖是硬的,所以它要完全聽從你的指揮,橫豎有力,撇挪帶峰,是真正用來練字的,用鋼筆寫字,通過不同的角度和力量,寫出的字線條有粗有細,形狀有棱有角,有血有肉。中性筆是寫不出這些變化的,寫出來的字就算很好看,也是沒有靈魂的?!?/SPAN>
鋼制筆尖劃拉在紙上確實要比中性筆吃力些,但是正因為這少許點點的阻力,讓我可以放緩手上的動作,享受著筆劃的走向以及每個點、勾、折……
十年春秋,鋼筆終究還是被價格便宜、使用方便的中性筆替代,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搓衣板被洗衣機淘汰、存折被銀行卡取代、膠卷因數碼相機而停產……科技讓人類社會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但鋼筆作為八九十年代的特殊印記代表著一種嚴謹、莊重的態度,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回憶。
時至今日,我也同樣享受著電腦、鍵盤和打印機帶給我的方便快捷。雖然我最主要的書寫工具已是電腦,但是我還依舊懷念著那種用鋼筆書寫的手感。(楊 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