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菜花綻放的季節,我游玩了自古傳說中桃花源里的古村落—西遞。
西遞位于安徽省黟縣,坐落于靄峰腳下的山坳里,古名西川,又名西溪,取自溪水西流之意。有人說這里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因為在附近找到了陶淵明后裔的族譜,在通往西遞村的路上至今可見漁人問津的漁亭,壁立漳溪的桃源洞;也許是后人在這里找到了桃花源的意境吧,故稱之為“桃花源里人家”。
西遞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以胡氏家族聚族而居的村落,它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間,發展于明朝景泰中葉,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歷史;2000年,西遞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走在通往古村的路上,一片片的油菜花迎風綻放,淹沒了音符般的田埂,古村仿佛被金色的花海所包圍,如一幅鮮活靈動,色彩艷麗的天然水彩畫。到了村口,映入眼簾的是威嚴壯觀的石雕牌樓,它是為村中的忠孝節義之楷模而立的旌表性建筑,也記錄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禮教制度。
放眼望去,一棟棟粉墻黛瓦依山形、隨地勢組成了船的形狀,古村靜靜地座落在那里,顯得是那么的淡定,那么豁達;神情里,一派歲月靜好的安然。
走進古村,一棟棟高大的馬頭墻夾巷而起,青苔順著濕意往上爬,而街巷順著青石板蜿蜒,兩條清泉穿村而過,泉水清澈甘甜,養育著世世代代的古村民。這里房子與房子相連,院落與院落相接,但看上去似乎只有街巷。西遞村的房子多為樓式建筑,而且雕飾精美,故有絕妙樓臺之稱,清代詩人曾贊嘆:絕妙樓臺西遞起,月光梅影畫東溪。
村中的房子從外形上看似乎沒有多大的區別,但房子內的結構和雕飾各有不同,我們可以從房子的雕飾中分辨出官宦、商家、和文人住宅的差別,也能品味出房子主人的修養和嗜好。村子里最老的房子要屬“尚德堂”和“仰高堂”了,他們都是素色原木結構,沒有繁瑣的雕刻,沒有閃亮的的彩繪,簡潔大氣,凝重端莊,線條剛柔相濟極富韻味。而坐落在村子中“段大夫第”則高雅華麗、富麗堂煌,廳堂的四周雕有冰梅圖、各種花草、動物等,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活靈活現,體現了官府的氣派。而有的經商人家則將窗欄、門框上的木雕施上金泊,則更加顯得富貴華麗。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隨處可見雕刻精美的石雕透窗,透窗的圖案內容豐富,形狀各異,造型生動;透窗不僅使光線相照,而且使景致互借,氣流貫通。
西遞人處處顯現著他們的智慧,我們不僅從石雕透窗中感受到,而且從村民打的水井中也能感受到。西遞人將普通的井圈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圓形、六角形和八卦形等;位于后邊溪的一家花園里有一口三眼井,可能是主人出于安全的考慮把井口做得只有盤子那么大,為了美觀于是造成了三孔井圈,即美觀又實用。而在另外一家的大廳中央則用青石筑了一個養魚池,池中的清水既可做防火用,又可調節室溫,又可觀賞魚兒;而有的人家則在廳堂中央鉆了很深的小圓洞,原來主人是為了冬天取暖夏天取涼而用的,這也相當于現在的空調,我想它是采用了地暖原理吧,由此可見西遞人是很聰慧的。
如果你游玩累了,可在古村人家吃上一頓地道的農家菜。紅燒土雞、大塊紅燒肉、油燜豆腐渣、屯溪燒餅、村民自家種的各種蔬菜等。坐在古村的廳堂里,品嘗著這些美味佳肴,仿佛你也生活在這世外桃源里,怡然自樂。難怪清朝大詩人曹文植感嘆:“青山云外深,白屋煙中出;雙溪左右環,群木高下密。曲徑如彎弓,連墻若比櫛;自入桃源來,墟落此第一?!?/SPAN>
觀賞富麗的宅院,精巧的花園,宏偉的牌坊,在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中品味著淡淡的徽派文化;走在古舊龜裂的青石板上,絲絲縷縷貫穿著逝去的記憶,有一種悠然的近似于傾聽內心的感覺,這種感覺靜謐、安逸、酣暢,讓人充盈著一種眷戀,難舍的情懷。這座古村尤如一卷淋漓的工筆水墨,次第展開于春天的懷抱,又如一朵綻放的奇葩,或聞漫溢的幽香,那種滋味,成為一株抹不去的惦記。(黃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