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已經成為過去,中鐵四局八分公司第三屆企業文化節也徹底的畫上了休止音符。然而,當我們再次收看視頻和剪輯回顧那些精彩瞬間時,跳動的旋律會再一次浮現在人們腦海間。活動中每個節目的表演,帶來了不同服飾的展現,它就像是一場服裝秀的盛宴,一點一點,展現著民族文化,宣泄著歷史的積淀。
人類的進化是一個從低向高的漸進式演變過程。衣食住行,在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脫離原始社會的人們,開始認識自我,知榮辱、明是非,從此,服飾成了人們裝飾自己,展示自己的最好工具。中國服飾的源流可上溯到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以最簡單原始僅僅具有單一遮蔽功能的樹皮樹葉、獸皮起步,憑借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的長久積淀,歷經戰國、魏晉南北朝、唐朝等幾次變革,終究演變出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獨特民族服飾——以漢服為代表的中華各民族服飾開始逐漸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興起,一點一滴的繁衍生息。
2014年3月,一組身著齊胸襦裙的櫻花小蘿莉的圖片開始在網絡上走紅,照片上傳不到一天,微博的轉發數量已經過千,而她所穿著的漢服,也漸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仔細在網絡上尋找不難發現,近些年,在不知不覺中,漢服文化已經在悄悄的在全國大小城市興起,作為中華名字的傳統服飾,它所承載的,已經不僅僅是服裝本事所蘊育的意義。
文化節上,一曲《踏歌》驚艷了人們的眼球,一群身著粉絲漢服的女子踏著音樂的旋律款款出現,人們眼前仿佛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陽春三月,碧柳依依,翠裙垂曳,婀娜身姿,一行踏青的少女,聯袂歌舞,踏著春綠,唱著歡歌,溶入一派陽光明媚、草青花黃的江南秀色里。柔和的著裝不以人體線條的呈現為目的,而是通過對人體的文化限制來構“行云流水”的審美意象,就像自古以來中國文化的魅力,神秘而又含蓄。袖子運用有別常規,似如古籍所載:“若來若往,若仰若俯”、“羅衣從風、長袖交橫”,長袖是內心情懷的延伸,動態是由內心美感所引發,重心微傾生新韻,節奏灑脫步均衡,舞姿流動綿延,透著一股難以言喻的美感。就在那一霎那 ,舞蹈超越了時空的界限,而服裝凝聚了智慧的結晶。
現代漢族服裝繼承了傳統漢族服裝的精華,并結合現代社會生活需要而有所創新和發展,具有鮮明的傳統氣息和顯著的民族特征,以及時尚色彩。他們以傳統形制、服飾文化特征為主體,在布料、紋飾圖案、局部結構上可適當放寬,允許適當的發展,以適應現代服飾工藝技術發展、社會生活環境、文化環境。作為古典文化的象征,他不僅代表了人們對于現代性的反思、反抗,對思想歸屬的尋找和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再開掘,同時它也是漢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人們在漢民族形象模糊和全球化沖擊的雙重焦慮下,重塑身份認同的應對策略。美哉,我中華服飾,壯哉,我盛世中華!(郭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