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看著你梳妝,這夜的風兒吹,吹得心癢癢。我的姑娘,我在他鄉,望著月亮……”
一首“我要你”觸動了我的內心,而這首歌正是最近熱映的電影《驢得水》的主題曲。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2年發生在一個山溝溝里的貧困小學——三民小學的一系列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為了能夠拿到更多的錢來更好地建設學校,給學生們發獎學金,更為了滿足包括校長在內的四個老師的私心,本就四人的他們向教育部上報了五位老師,那最后一位吃空餉的老師便是一頭平時幫他們拉水的黑驢“得水”。教育部的官員前兩次檢查,他們都說呂得水老師去給學生補課了,直到第三次有特派員專門為“呂得水老師”而來,使他們不得不臨時找了請來修鈴鐺的銅匠來代替,由此引出了一系列悲喜交加的故事。
有網友評價說這是一部所有男人看了都會臉紅的電影。看了之后我覺得這個評論無可厚非。在這部電影里,所有的男人都露出了本來面目。孫校長,懦弱無能,領導無方,雖然并不是壞人,但在利益面前,經常犧牲身邊的弱者。裴老師自私自利,小肚雞腸,自己得不到的寧可親手毀掉,權力面前連狗都不如。鐵男老師,雖然前半段英勇無畏、但是后半段表現出的是在暴力面前的膽小怕事。特派員,貪婪無度,虛偽無知。全劇唯一的兩個“正常人”是兩個女人,然而最后這兩個人一個在被逼瘋之后選擇飲彈自盡,一個選擇了逃離。
與其說它是一部諷刺喜劇,我更愿意視它為一部荒誕喜劇。從頭到尾,這部電影有著一個多米諾式的情節安排,撒下了第一個謊,就需要撒更多的謊去圓第一個謊。在這部電影里,槍是一個男權象征,無論是鐵男老師因為槍從英勇無畏變得懦弱無能還是最后一曼飲彈自盡,都顯示了男權的強硬。就是這樣的強情節、快節奏,讓人代入感很強,會很自然忽略電影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驢得水》,它帶給人的震撼與《湄公河行動》不同,它是在細微處不知不覺撓著你的心,笑著笑著,眼淚卻不自覺的下來了。怎么形容那種感覺呢?如鯁在喉?它就緊緊卡在那里,咽不下也吐不出,就那么撩著你。為何我會產生如此復雜的感知?是普通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可奈何?還是在利益面前所有的原則都那么的微不足道?亦或許如臺詞所說,“在大局面前,原則就是個屁”。我們只有從這種現象中獲取真正的認知,才能以“輕裝上陣”的心態面向未來。(王夢)
上一條:守護鐵路安全的衛士
下一條:局第八屆企業文化節勝利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