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小巷已經掛滿了小紅燈籠,櫥窗上貼上了各式花樣的剪紙,這些都是年的符號,傳遞著新春即將到來的消息。這使我油然想起了童年時在故鄉過年的情景。那時候我們對過年都充滿了期盼,不單是學校放假,不必在老師的監管下念書寫字,更重要的是可以穿新衣服,買鞭炮,和伙伴們恣意玩耍。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我們縣城趕大集的日子。集市上人山人海,熱鬧沸騰。我緊跟著父母,看到賣灶糖的嚷著買灶糖,看到賣鞭炮的嚷著買鞭炮,看到賣橘子的就嚷著買橘子。父母都一一應允,還會給我買一套新衣服。他們平時省吃儉用,不肯買蔬菜,不肯買豬肉,不肯買水果,到過年的時候卻顯得很大方。趕集回家的時候,他們肩扛手提著大包小包的年貨。
除夕那天天黑之前,父親會用鐵锨在院子里撒下一層新挖的沙土。至今我也琢磨不透其中的奧妙,很可能是除舊迎新的寓意。吃過了餃子,母親總是燒開一鍋熱水,一家人都要洗腳。母親說除夕洗腳能夠洗掉一年的災病邪祟,來年一定會消災免禍,添福添壽的。洗過腳母親會向我的口袋里塞錢。她說不管成人或孩子,在辭舊迎新的時候都應該口袋里有錢。人不能窮到年頭歲尾。第二天我們孩子們要早早起床,并且要自覺醒來,家長不能喊醒。天蒙蒙亮的時候村里的鞭炮聲如同雷震,我驚醒之后一骨碌從被窩里爬起來,揉揉眼挑起一掛鞭炮,用火柴點燃,隨后一陣噼里啪啦的響聲,煙霧騰起,在院子里彌漫。我吃過飯就去找小伙伴們玩,口袋里母親給的錢到小賣鋪全部換成了玻璃球、泡泡糖和鞭炮。
我們一群孩子從小賣鋪里買來摔炮裝在口袋里,在村巷里跑著玩,隨手將摔炮摔在地面上,噼啪一聲銳響,嚇得雞飛狗跳。我們跑累了,就在街上挖幾個小圓坑,玩彈玻璃球的游戲;每個小伙伴的臉上都洋溢著童真的笑容。
長大之后,過年變得乏味,似乎只是酒桌上的應酬和敷衍的施舍。我總是想起童年時過年的場景。那時候過年似乎是一種生命與生活的儀式。(張偉賓)
上一條:我在項目過大年
下一條:愿繁華落盡,醉臥十里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