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公司組織勞模去九江廬山療養,我興奮不已。因為這些人里有很多老伙計多年未見,還有鐘靈毓秀的廬山時常讓我魂牽夢繞。
九江位于長江之濱,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星飛翼珍,地接衡廬。境內有“ 日照香爐生紫煙”的廬山;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隱居的東林寺;長江大橋旁有江州司馬白居易“潯陽江頭夜送客”的琵琶亭;市中心的甘棠湖還可看到湖中心名“煙水亭”的古建筑,傳說為三國周瑜點將臺;徜徉于山間田野偶爾能聽到“采茶戲”的悠揚;江西老表詢價時拖著長音的“幾多”聲讓人親切難忘。
寫到這大家可能很好奇我對九江怎么這么熟悉,87年我乘坐綠皮火車兩天兩夜輾轉來到廬山腳下一個叫“沙河街”的縣城,參加四局新運處“大沙”線鋪架工作,在九江工作學習了兩年,與鋪架結下不解之緣。
小時候常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誰知道這夢想一不小心就實現了。參建鐵路真的可以走天涯,哪里修鐵路我們就去那里,從此四海為家一生漂泊,生活里沒有了茍且只剩下詩和遠方。
人是感性動物,在哪里流下多少辛勤汗水,就會對那里留下多少回憶!越是困難艱辛的歲月,記憶的痕跡就越加清晰。忘不了合九線西站鋪架基地竹子編搭、泥巴糊墻的集體宿舍、去爬蜀山的路上的十里桃花青春飛揚;忘不了朔黃線鋪架穿山越澗,從一望無際開滿梨花的華北平原到人跡罕至溝壑縱橫的小覺、候刎巍巍太行;忘不了渝懷線鋪架隊住的綠皮車廂宿營車,每到寒暑假,家屬們背著行李牽著孩子幾天幾夜從老家來到大山深處與丈夫短 暫相聚,夜晚鋪架橋頭的篝火旁“故鄉、老婆、孩子”是每次談論的主題;忘不了穿越大漠孤煙的蘭新線,祁連山頂皚皚白雪和山下的 大片油菜花像一幅展開的圖畫美得讓人窒息。
更忘不了的是勤勞樸實的四局鋪架人!鋪架工人三件寶:“香煙 、雨衣、破棉襖”,鋪架工期緊張時工地實行三班倒,作業人停機不停,鋪軌架橋大都是在山區,野外天氣陰晴不定,早晨出去時晴空萬里,下午可能陰雨連天。即使是夏天,半夜也能凍的人要穿棉衣御寒,下半夜一根香煙就是提神的靈丹妙藥。我見過左等右等送飯車不來,等飯來了下起了暴雨才吃幾口雨水就接了半碗;我見過半夜等橋梁停工,下著細雨,工人穿著雨衣,躺在橋頭的石碴上睡得香甜;我見過冬天北風呼嘯,鋪架人帽檐、眉毛上結了一層冰霜仍堅守在墩臺、大臂各自的崗位上一絲不茍。還記得春節回家離車站十來公里沒有車,是工友熱情騎著二八大杠送去的車站;還記得在單位身體有恙臥病在床,是同事輪換陪護端水送飯;還記得每次遠門歸來或調轉總有朋友攢局買酒買菜給你接風洗塵或送行喝得渾天黑暗。如今當年的老鋪架人分散到 公司的各個項目,有時十幾年也難得一見,但只要工作有了困難還是找老伙計電話長談,有時電話能聊到半夜老婆在旁邊直說好煩。
歲月如梭光陰荏苒一晃36年過去了,從當初來到廬山報到的懵懂少年到現在兩鬢如霜即將退休的老職工,我們見證了公司從一 鋪一架一個鋪架段,到現在同時有幾十個鋪架項目部的發展歷程;見證了鐵路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到高鐵華麗蛻變;見證了坐火車回家如上戰場,列車進站車廂里下車的人擠不下來,上車的人擠不上去,好不容易擠上車雙腳擠得不沾地的場景,如果找關系簽到個座位那一臉幸福能吹上一年,到現在的“千里家鄉一日還”的動車高鐵,鐵路的高速發展給了我們鋪架人展示的機會。當年想也不敢想的高鐵網絡如今在我們這一代人中實現,我們 自豪的是中國的高鐵運營里程四萬兩千多公里,其中由我們 親手鋪軌的高鐵里程就占了近四分之一,當中國的高鐵發展在你我的參與下領先世界時,這些年所有默默流下的汗水淚水都化成我們留給這個時代的豐碑,大地無言,生生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