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3歲的張天慧是西柏坡列檢所的一名檢車員。2018年從太原鐵路機械學校畢業后,他以十足的干勁開啟了自己職業生涯。
他和所有貨車檢車員一樣,扎根在作業場最前線,不分晝夜、不懼風雨,經年累月與鐵錘作伴車廂為伍,臉曬成了“包公臉”,面對構造復雜的C64K、C64H、C70A、C70E、C80B型敞車,絲毫沒有退卻。愛學習愛鉆研的他,很快就走上了檢車員崗位,無論是身處于風雪交加的嚴冬,還是頭頂驕陽似火的盛夏,他都能堅持標準化作業,認真貫徹各項規章制度。
功夫不負有心人
隨著近年來鐵路貨車在不斷的發展和創新,這就對檢車員的工作要求更加精細、標準。他深知只有加強技術業務水平的學習才能跟上當前鐵路發展的趨勢,打好自身基礎是關鍵,他明白打鐵還須自身硬。
工作中,他一刻都不放松對車輛技術檢查和提高作業質量的學習,工作之余,他熟讀《技規》、《運規》、《作業指導書》等專業知識,認真鉆研復雜且繁多專業知識。還記得他剛來單位當學員的時候,遇上不懂的他也不掖著,積極向師傅請教、找同事討論,非要弄個明白。每次在單車技檢,車鉤分解組裝,閘瓦更換的訓練上都要比別人花很多的時間來訓練,不斷找技巧。有其他員工發現了車輛故障,他總是第一時間去看看,多積累積累經驗。從書本中收獲知識,在實作中提高技能。檢車員的工作,實踐出真知。
他在2022年1月3日發現車輛抱閘進站,車輪踏面嚴重碾堆,避免了列車中途甩車,消除了威脅鐵路運輸車輛安全行駛的危險因素,攔截了鐵路車輛安全質量隱患。同年5月6日,他作業過程中發現車輛車鉤鉤頭裂損105mm,得到了業主方的高度贊揚和物質獎勵。作為“車輛大夫”,他深知一個人的“診治”能力、一個配件的“病癥”,都牽動著能源保供的生命線和鐵路運輸的安全線。
小師傅教大徒弟
由于他出生于2001年,來到單位的時候才17歲,所以這就導致他教的徒弟普遍都比他大,陸陸續續已經帶出來3名合格的檢車員了,每當同事開他玩笑時,他總笑著說:“咱有技術有能力呀”。
確實是這樣,作為一名技術業務骨干,他對新職員工教育培訓工作傾注了極大的精力和熱情。始終按照列檢所制定的新職員工培訓教育計劃,提前做好備課,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對新職員工進行理論、實作的教育培訓。更是手把手、毫無保留的將相關業務知識和技術訣竅都傾囊相授,有時遇到靦腆的徒弟不好意思問他,他總能主動與之交流,細心教導。
他團結同事,寬以待人,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不與同事爭名利、爭長短,任勞任怨。同時嚴于律己,不把小事當無事,不把小錯當無措。時時刻刻,以大局為重,講團結,講正氣,講原則。他敢于責任、勇挑重擔,遇到急難險重的工作時他總是搶在前頭干。
平時他熱心與其他員工進行技術探討與交流,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大家共享,也積極從別人身上學習自己不了解的知識,取之所長,實現了共同進步。
直掛云帆濟滄海
由于列檢工作性質的特殊,員工普遍年輕化,這就容易導致由于技術水平不足從而發生漏檢現象。在班組成員漏檢故障后,班組積極開展分析會,他和班組成員討論后,發現原因是對故障的檢查不得要領,于是上報給了車間主任,主任組織他和技術員、工長一起開展故障檢查方法總結。最終,結合《作業指導書》等專業知識,總結出檢查方法,得到了推廣。而他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一直保持著“零漏檢”記錄。現如今的他早已成為列檢“新一代”的生力軍。
他很喜歡的一句話:“青春不是用來虛度的,而是用來拼搏奮斗的”,所以他一直不斷在檢車員這個不平凡的崗位上挑戰自己,突破自己,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用自己的汗水來鑄就屬于鐵路技術工人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