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1日,這是我入職以來最難忘的一天,我終于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列車司機駕駛室。
早上6點,我便開始輾轉反側,心里想的全是接下來一天的“旅行”:看慣了車廂側窗的風景,列車駕駛室的視角又是怎樣的呢?腦海里浮現出司機師傅一頓行云流水操作的畫面,我想說“瀟灑”二字,大概不過如此。
八點半左右,朔黃運輸分處副處長李曉斌帶領我們正式出發。朝日初升,陽光下,橙色的小馬甲格外亮眼。盡管昨天副處長已交代過,要對駕駛室的工作環境做好心理準備,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對那個神秘空間的好奇。做好出勤登記后,我們一起乘車來到了整備所,跨過一條條鐵軌,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地感受到機車的魅力:高大威武的“韶山”,圓頭圓腦的“神華”,以及以往只能在照片里看到的“黃醫生”——我像是個進入玩具城的孩子,東瞅瞅西望望,對所有事物都充滿了好奇。“這個標志是什么意思???”“那個是千斤頂,頂在那塊加強板下邊,在機車檢修或者復線的時候才會用到”“這個機車是多大功率的???”“那個是9600kW,神華號十二軸機車牽引功率14400kW”“列車日常駕駛速度是多快呢?”“正常跑是80km/h。”……即便是很簡單的問題,副處長也耐心地一一為我講解。
終于,我們可以登車了。一位司機師傅,一名實驗員,兩名學徒,還有副處長和我們兩個參觀學習的,一共7個人擠在了狹小的駕駛艙里。我望著操作臺上各式各樣的儀表盤和操作按鈕出了神,副處長看出了我的心思,開始給我們進行一一介紹:“韶山4是八軸機車,兩節車各自配備一套完整的、獨立的、相同的電力傳動系統……”10點11分,機車緩緩啟動了,從整備所到肅寧北站的距離并不長,但一路上有很多道岔,按照信號機和車站值班員的指令,11點47分機車才正式出站。
一路上司機師傅的操作讓我眼花繚亂,不停地調控和口令讓每一個人都繃緊了神經:上看弓網、下看線路、平看信號、側看標志、內看儀表、后看車輛與弓網,不遛逸、不斷鉤、不擦傷、不馳緩、不超速、不刮弓。就這樣在一路的緊張氛圍下,我們三個多小時后才順利到達黃驊港,午飯大家也是吃的泡面。
黃驊港的景觀要開闊許多。三個編組場讓這個港口擁有了更大的吞吐量,港口內的機械化操作更是讓人目瞪口呆,翻車機和傳送帶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還有那些容量3萬噸的儲料桶。港口工作人員在鹽堿地上做出了大量努力的綠化,讓這個港口一改往日灰頭土臉的面貌,搭配著岸邊的綠水清風,別有一番滋味。
傍晚7點一刻,我們終于到達了肅寧北站,此時夕陽西下,天色逐漸昏暗,車站里的燈也都陸續亮了起來,副處長說,夜間行駛難度更大,車燈下可視距離只有二百多米,對司機駕駛技術有著嚴峻的考驗?!鞍踩谧约?,安全為自己”,橙色小馬甲陪伴了我一天,此時此刻我才真正理解它的含義。鐵路安全無小事,正是鐵路工作“高、大、半”的嚴格要求,才保證了運輸任務的順利進行。作為鐵路職工,只有平時多下功夫,勤學苦練,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才能保證在崗位上屢試不爽。整整一天的添乘體驗,讓我認識到了機車乘務工作的不易,瀟灑的駕駛技術背后是汗水與時間的打磨。
上一條:沁園春·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