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好的家風就像一股清泉,能緩緩的流進人的心里,家風就像一種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好的家風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它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我首次受到的家風熏陶應該是從我的奶奶那里得到的,爸媽在我很小的時候便外出打工,從小我就是跟著奶奶長大的,在我的印象中,奶奶是一位特別勤勞的人,奶奶住的房子幾十個平方,雖然不大,但里里外外卻被奶奶收拾的干干凈凈,一塵不染,奶奶說她見不得邋遢的東西,所以她也不允許有關自己的東西染上塵埃,小時候我們姐弟倆比較調皮,喜歡蹲在地上玩石子,每次傍晚回家吃晚飯,總是弄得一身泥土,奶奶每每見到這樣,總是少不了說我們幾句,看到奶奶打不得罵不得卻又很生氣的樣子,我倆被逗得咯咯大笑。奶奶總是早出晚歸的忙活著,家里的一畝三分地也被奶奶照料的井井有條,村里人都夸奶奶能干,吃苦耐勞,小時候不明白奶奶為什么要這么辛苦,現在長大的我明白了,那就是一種家風,一種如影隨形的不斷督促自己進步的一種好的習慣,這點我要向奶奶學習。奶奶如今已去世多年了,但奶奶的教誨我一直銘記于心,這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不需諸多囑咐,卻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好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筆財富,它引領著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勤儉節約也是我家的家風之一,常聽奶奶說可吃不可糟蹋,意思就是吃多少都可以,但要是浪費就絕對不行,所以在我們家杜絕鋪張浪費的行為,有時家里飯菜做多了,剩下的奶奶也舍不得扔掉,總是留著下頓吃,我和弟弟不喜歡吃剩菜,奶奶都是做新的給我們吃,她自己吃剩的,吃剩菜總歸是對身體不好的,我趁奶奶不注意,偷偷把剩菜倒掉,奶奶發現后,免不了對我又是一通說罵,當時覺得滿是委屈,可是現在長大的我明白了,那是一種真正把節儉融化在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的一種高尚品格,是一種最樸實的家風,能時刻提醒我檢點自己行為。在古代,就有“勤于持家,儉以養德”之說。節儉,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唯有從小就接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家風熏陶,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深層含義。節儉,是一種意識,一種社會風尚,也是一種自我約束的自律精神。
“孝”字在我們家風中也是尤為重要的,從小爸媽就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銘記的座右銘。記得小時候每次吃飯時,我都是最后一個坐下,因為要爺爺奶奶先坐下后,我再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坐下。而且爺爺沒有動筷子之前,我跟弟弟是絕不能先開動的,否則便會引來責罵與呵斥,說我們不懂規矩。爸媽也是特別孝順的人,他們雖然不常在家,但只要在家,媽媽就會主動承擔起家里所有的家務,對爺爺奶奶也是十分的孝敬,媽媽常說誰都有老的時候,我現在孝敬家里老人,等我老了,我的孩子才會孝敬我,媽媽就是這樣無聲的言傳身教著,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我的心靈和血液之中,使我懂得如何做人做事,我時刻謹記著媽媽的教誨,這種教誨一直印刻在我的腦海里,一時都不敢忘去。好的優良家風就是這樣代代相傳的,家風就是一輩做給一輩看,一輩講給一輩聽,好的家風就像傳家寶,可以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
家風,正像“播下了一種行為,收獲了一種習慣,播下了一種習慣,收獲了一種性格,播下了一種性格,收獲了一種命運”這句話。是啊,家風最終成就了這么一個我,它還讓我有一技之長立足之地,讓我的生活多彩多姿、井井有條。是你成就了我,我希望我能好好遵循我家的家風家訓,并且把我家的家風家訓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希望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都充滿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