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奉獻是數年如一日,有一種敬業叫作一絲不茍。在集通鐵路項目部,有這么一群老黨員、老職工,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詮釋著對鐵路建設的無限熱愛;以磐石般的沉穩和堅實,推動著工程穩步推進。
2015年調到集通項目部擔任黨工委書記的周峰,深知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的道理。下車伊始,周峰就提出“講合作、負責任、干實事、求實效”的項目班子工作理念,制訂了班子集體議事規則。經理部黨政主要領導首先做到:“有文件的按照規定辦,不明確的集體討論定,領導個人從不隨意表態”。明確規定:項目部部室主任和各隊隊長的任免,5萬元以上的大額資金使用,都必須經過項目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決定。既避免了個人意志無限膨脹,又完善了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周峰分管的征遷工作是鐵路開工建設中第一道難關和重點。面對征遷工作紛繁復雜的局面和存在的困難,他不等不靠,積極主動依靠當地政府和基層鄉村干部和社區干部開展工作,為施工建設掃清障礙。這幾年,由于地畝產權糾紛和拆遷補償未能滿足當事人的原因,周峰經常白天要到工地處理突發事件、協調村民堵路阻工諸事,有時甚至深夜還要到施工現場化解矛盾。有一次待矛盾糾紛處理完畢后返回駐地已是凌晨三點。2016年項目部組織大干,周峰走遍項目管內各個工點,他深入到村民組、牧場,努力做征遷戶的思想工作,把建設集通鐵路復線的重大意義以及有利于當地生活和經濟狀況的改善告訴大家,爭取征遷戶的理解,電話常常占線打到手機發燙,有時忙得吃不上午飯,有好些天,他的標配午餐就是“康師傅泡面”,光走路,鞋子就穿壞2雙。在周峰的努力下,集通鐵路項目征地拆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施工建設快速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現年53歲的綜合一隊隊長呂建國,參加工作有36個年頭,一直奔波忙碌在施工一線,愛崗敬業,任勞任怨,他把對工作的責任化作滿身的動力。集通項目地處蒙東,風沙大,每天上工地,頭發上、衣服上都會落上一層灰土,就是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下,他總是每天早早來到作業點,遇到刮風天氣,工地上黑呼呼、灰蒙蒙的一片塵埃,但他卻依舊堅守在現場指揮施工,認真抓好各道工序的每一個細節,從鋼筋綁扎,到立模板,到水泥澆筑,乃至到每一塊場地的平整,他都監督完成之后才離開。2017年大板站改施工,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老呂既管勞力、機械的調配,各道工序的銜接,又要盯控現場。為完成一項項緊迫的任務,面對人員短缺現狀,呂建國每天只睡5、6個小時,沒白沒黑的加班干活,人在半個月里瘦下了10斤。泥濘中有他蹣跚的步履,黑夜蚊叮蟲咬是對他皮肉的考驗,烈日下脊背上留下堿花,汗水灑滿了每一個施工的現場。9月15日,南半場完成改造,10月30日,大板站改按期完成。公司領導來施工現場檢查指導工作,對他所負責的工地給予了高度評價。
提起項目部物機部長邵志國,都知道是默默干事的老實人。還是去年的中秋佳節,集通項目部設宴慰勞節日期間忙碌在工地的員工,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邵志國剛舉起筷子,手機突然響了:“工地水泥泵車出故障了……”。工地值班人員來電匆匆告急。邵志國放下筷子,三步并作兩步趕往施工現場。天已經黑下來了,邵志國打著手電,查找水泥泵車故障發生原因。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檢修,故障原因找到了,泵車上有個線圈因負荷過大燒毀了。邵志國當機立斷,趕緊拽上泵車司機,攔輛出租車趕往城區的修理店。節假日期間,連續走了好幾個地方,都關門下班了。找了好幾家修理店,總算找到相同型號的線圈。施工現場十幾位夜班工人在黑夜中等待,邵志國的返回,給大家帶來希望。接導線、緊螺絲……,邵志國頭也不抬忙碌著。不一會,泵車馬達又歡快地轟鳴起來,混凝土又源源不斷從泵車長管子里噴吐出來,不知不覺,四個多小時過去了??吹绞┕ぷ鳂I恢復了正常,邵志國松了口氣,回到了宿舍,只能用方便面充當中秋晚宴了。2018年復工后,邵志國負責現場電纜槽克缺施工,白天忙碌在工地,晚上回辦公室加班處理物資機械相關業務。一連兩個月,天天“白加黑”。高質量完成克缺施工任務,順利通過業主的驗收。
工地上,正是有著這么些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老黃牛,把對企業的忠誠當作自身的追求,一步一個腳印,譜寫艱苦奮斗的樂章;用默默無聞的辛勤耕耘,促進集通鐵路不停地朝前延伸。
上一條:馬書記項目一線工地話黨建